新四軍共七個師,七位師長都有被評為大將的資格,可為何只有三位師長被授予了大將軍銜? 新四軍第一師師長粟裕,想必熱愛歷史都知道粟裕大將,還是十大大將的首位。 新四軍第二師師長張云逸,在皖南事變之前還擔任過新四軍參謀長、第3支隊司令員。 新四軍第三師師長黃克誠,在皖南事變之前是八路軍344旅的政委,后率領部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三師。 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雪楓,在皖南事變之前還擔任過新四軍六支隊司令員、第四縱隊司令員。 新四軍第五師師長李先念,而在皖南事變之前,還擔任過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支隊司令員、豫鄂挺進縱隊司令員。 新四軍第六師師長譚震林,在皖南事變之前還擔任過新四軍第2、第3支隊副司令員。 新四軍第七師師長張鼎丞,在皖南事變之前還擔任過新四軍第2支隊司令員。 其實,新四軍七位師長的資歷和戰功都是妥妥的大將資格。 在土地革命時期,粟裕參加了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張云逸的資歷是最老的,參加了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護國戰爭、北伐戰爭和百色起義;黃克誠參加了北伐戰爭和湘南起義;彭雪楓參與領導北京南苑農民起義;李先念參加了黃麻起義;譚震林參加了秋收起義;張鼎丞參與領導了龍巖、永定、上杭等縣的農民武裝暴動。 但是,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雪楓卻犧牲在抗日戰場上。彭雪楓師長一手創建了第四師騎兵團,并該師的騎兵是新四軍最壯大的。在抗日戰場上,新四軍騎兵讓敵人聞風喪膽的雪楓刀也是他一手設計制作的,遺憾的是現已失傳了。 抗戰中,彭雪楓帶領著新四軍第四師主力部隊進行西征,沒到一個星期時間,彭雪楓就擊斃頑軍縱隊司令王傳授及其官兵300多人,俘敵1300多人。 可在圍殲夏邑縣八里莊頑軍李光明支隊時,彭雪楓作為師長親臨前線指揮,不幸中流彈犧牲,時年三十七歲。 在解放戰爭中,粟裕、張云逸、黃克誠等六人大部分都擔任過軍區的司令員和政委,或者野戰軍的司令員和政委,并且都組織過一些重大的戰役。 1955年,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云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10人被授予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 那么,為何譚震林、張鼎丞、李先念沒能被授予大將軍銜呢? 其實,在1955年授銜前,大將的評選名單是有14個人,而不是10個人。也就是說有四個人出現在大將的名單中,可卻沒有被授予大將軍銜。 這四個人分別是譚震林、李先念、張鼎丞和鄧子恢。除了鄧子恢以外,譚震林、李先念、張鼎丞都擔任過新四軍的師長,但是鄧子恢卻是擔任過新四軍政治部主任兼第4師政委。 可以看出在14個人的大將名單中,新四軍七個師都有一個代表人物在上面。如果彭雪楓將軍沒有犧牲的話,也必然會在這個名單中。 在紅軍時期,鄧子恢參與創建閩西蘇區,還當過紅軍第7軍黨代表、紅12軍政委??箲饡r期,鄧子恢先后擔任新四軍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主任、第4師政委。解放戰爭時中,曾擔任第四野戰軍第二政委、華中軍區第二政委等要職。 所以,鄧子恢的資歷和戰功也跟譚震林、張鼎丞和李先念一樣,妥妥的大將資格。授予他們4人大將軍銜也是理所應當的。 在國家主要領導人討論軍銜的授予是,考慮到地方工作或沒有在軍隊任職,就不要授予大將軍銜。 毛主席在拿到大將名單時,深思了好一會,并提出建議:“現在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評軍銜為好!” 于是,就結合毛主席的建議,只評定10位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 譚震林、張鼎丞、李先念和鄧子恢四人雖然都沒有被授予大將軍銜,但都擔任國家機構的要職。 譚震林、鄧子恢和李先念都擔任國務院副總理,還分別兼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部長和財政部部長等重要職務;張鼎丞則擔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