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有思想有情趣的公號,如果喜歡,請點上邊藍字陶冶視野加關注。別忘了點文章下面的在看,謝謝幫助轉發的朋友 有感趣聞佳話的虛實 作者 陶冶 一、 以文會友的風雅里,你是否聽過婚考?新婚之夜將新郎關在洞房之外,三道試題錯一道便無緣良宵,明日再試,錯兩道罰外廂讀書三個月,如此趣聞佳話當然非一般才子才女所為。 皓月當空,小桌為案,筆墨紙硯旁三個封,三個盞。三個封內各一試題,三個盞為玉盞、銀盞、瓦盞,錯一題飲銀盞中茶,錯兩題飲瓦盞中寡水,只有答對三題方是飲玉盞美酒。 月下新郎官連闖兩關,志在必得,忙拆第三封舉目定睛,只見一上聯,“閉門推出窗前月”,自思五、六歲就會對對,這有什難處,只是若對平庸了豈不讓新娘見笑。碾轉徘徊一時間卻未找到靈感,忽有人將瓦片投入房前盛滿水的花缸中,激起的水花濺到了新郎官的臉上,水中天光月影,紛紛淆亂,于是便悟得下聯,“投石沖開水底天”。 這連闖三關的新郎官便是宋時大才子秦觀秦少游,新娘子是大文豪蘇軾的妹妹蘇小妹,投石提示的正是蘇軾蘇東坡。讀過馮夢龍的三言中《醒世恒言》的都曉得其中有一篇叫《蘇小妹三難新郎》,講的就是這段故事。 蘇小妹在民間久負盛名,傳說她聰明過人,文采在蘇軾、蘇轍兄弟之上,只因是女兒身在那個時代便無法出人頭地。而傳民間她與秦少游的新婚之夜還另有段子。洞房花燭之夜,蘇小妹將秦少游鎖在門外,以對聯試其才華:“東廂房,西廂房,舊房新人入洞房,終生伴郎。”秦少游被蘇小妹的深情打動,脫口而出:“南求學,北求學,小學大試授太學,方娶新娘。”蘇小妹見沒有難住新郎,于是親自開了門。喝了交杯酒,兩人四目相對,蘇小妹又出一聯:“小妹雖小,小手小腳小嘴,小巧但不小氣,你要小心。”秦少游來回踱步冥思苦想。蘇小妹見狀不禁心生悔意,只是用溫情的目光看著秦少游。秦少游見蘇小妹粉面含羞,不由心動,便對出了下聯:“少游年少,少家少室少妻,少見且又少有,愿娶少女。”于是,小妹含羞帶笑與郎執手,共入羅幃。有關蘇秦姻緣最早見于南宋無名氏的《東坡問答錄》,“東坡之妹,少游之妻也。”到了明代馮夢龍的《醒世恒言》問世后,這段佳話更是廣為流傳。奇的是這段名人趣聞竟經不起推敲,經學者考證,蘇軾并無胞妹,秦觀的發妻也非是蘇小妹,而是徐文美。紅了幾百年的蘇小妹竟是古人杜撰出來的明星。 《秦觀年譜簡編》記載,宋英宗治平四年,秦觀十九歲(1067年),“娶潭州寧鄉縣主簿徐成甫長女徐文美為妻。” 宋神宗元豐元年,秦觀三十歲(1078年)“夏四月,將入京應舉,途經徐州,攜李公擇書謁蘇軾,與蘇軾初次見面,正式成為門下士。”也就是說與蘇軾相識時秦觀早已娶妻成家,怎又能與蘇小妹傾慕相戀成就千古佳話? 二、 秦觀確是宋時大才子,文采飛揚,讀過《紅樓夢》的一定會記得秦可卿臥室中的對聯,“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襲人是酒香。”這便是秦觀的手筆,他一生詩詞文章很多,最擅長詞與小令。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那首膾炙人口的《鵲橋仙》,那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回蕩古今,慰藉了多少男女真情?而世間又有哪個相戀的人情愿遙遙相望,聚少離多呢? 而秦觀的這首《鵲橋仙》又是寫給哪位用真情相愛的人?人們早已認定不是寫給發妻徐文美的,沒有任何文獻記載他與發妻擦出深愛的火花。有人說《鵲橋仙》是寫給任蔡州教授時相識的歌妓陶心兒,還有人將此事擴展成秦觀與陶心兒是青梅竹馬云云……。不過,確有一首秦觀寫給陶心兒的《南歌子》詞傳世:“玉漏迢迢盡,銀潢淡淡橫。夢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鄰雞催起怕天明。臂上妝猶在,襟間淚尚盈。水邊燈火漸人行,天外一鉤殘月帶三星。”末句的“ 天外一鉤殘月帶三星”極為別致,描述的正是陶心兒的“心”字形狀,可見一個情字用心良苦。 秦觀三十七歲考取進士,仕途巔峰任國史編修官,左宣德郎。客居京城,四十五歲納京城歌妓邊朝華為妾,朝華年芳一十九歲。新婚燕爾,情濃如酒,秦觀題詩一首:“天風吹月入欄干,烏鵲無聲子夜闌。織女明星來枕上,了知身不在人間。”他將邊朝華比作織女,其情是否已“柔情似水”?第二年朝廷變局,山雨欲來,秦觀揣測兇多吉少,擔心連累朝華,好言相慰與其分手,另嫁他人。有《遣朝華》一首真實記載了當時分離的無奈:“月霧茫茫曉柝悲,玉人揮手斷腸時。不須重向燈前泣,百歲終當一別離。”分別僅二十余日邊朝華帶信“不愿嫁,乞歸。”秦觀心軟再次接納。 果然不出所料,紹圣元年(1094年),秦觀被貶離京任杭州通判,又改貶監處州酒稅。眼見著前途茫茫,便以“修道”為由又勸邊朝華分開。《再遣朝華》云:“玉人前去卻重來,此度分攜更不回。腸斷龜山離別處,夕陽孤塔自崔嵬。”為邊朝華而寫的三首詩情深意濃,兩次分手不難看出他對邊朝華的深愛與不舍,戴罪之身怎會有其他選擇呢? 以此為據,便有人認定那首《鵲橋仙》是寫給他侍妾邊朝華的,更合乎情理。 紹圣三年(1096年)秦觀遭削秩徙郴州,途經長沙結識一娼藉女子,宋時娼門不可與今時同日而語,娼籍女子各個有才藝在身。此女子不只是姿容秀美,琴棋詩畫樣樣在行,還特別喜歡秦觀的詞,凡秦觀的詞均抄錄成冊,能吟會唱,只是不識秦觀。秦觀深為感動,便亮明身份,女子大喜過望,殷勤款侍,秦觀與其繾綣數日,有些難舍難分。這倒與同時代的區別柳永柳七官人故事極為相似。秦觀為女子賦《木蘭花·秋容老盡芙蓉院》一首,已示情濃意真:“秋容老盡芙蓉院。草上霜花勻似翦。西樓促坐酒杯深,風壓繡簾香不卷。玉纖慵整銀箏雁。紅袖時籠金鴨暖。歲華一任委西風,獨有春紅留醉臉”。還有《阮郎歸·瀟湘門外水平鋪》、《減字木蘭花·天涯舊恨》兩首,無需一一展開。臨別女子道:你有王命在身,無法相隨侍奉左右,待北歸時再來此相逢。秦觀應允啟程,后“詔特除名,永不收敘,移送雷州編管。”元符三年秦觀五十二歲(1100年),元月哲宗崩,徽宗即位,七月“詔復秦觀宣德郎,放還衡州。”歸途客死滕州。女子聞訊匆匆奔喪,行數百里迎住靈柩,繞棺三匝痛哭氣絕。后京口人鍾鳴為此著有《義娼傳》詳陳此事,流傳至今,只是未知女孩姓名。 這便又將《鵲橋仙》引出是為義娼而寫的佐證。 三、 秦觀的《鵲橋仙》到底是為誰而作眾說紛紜, 而《鵲橋仙》詮釋的深愛寫意“便勝卻人間無數。” 遙想秦觀一生坎坎坷坷,跌宕起伏,離京入京反反復復,牽連于“新黨”“舊黨”之爭,一貶再貶,顛沛流離中早已無意官場去留,自悔為官誤身。而他的文采飛揚,在宋詞中以纏綿悱惻的婉約派名揚后世。他的詞含蓄柔美,如初蕾欲放,霧靄中隱喻著華彩,含蓄里唱絕情真意美,耐人尋味的意境又有廣闊的遐想空間。他一生宦海沉浮,仿佛總是只身漂泊于失落與悲憫之中。他憐香惜玉,對邂逅的女子情專情真,以誠相待,從不因出身卑微而菲薄相待。 貶謫罷黜程途,山高水遠,孤寂哀嘆之旅,怎不回味人生。驛館窗外,彎月西沉,銀河橫亙夜空,一首描繪人生情感巔峰的《鵲橋仙》躍然紙上:“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墨香尚未散盡,秦觀已撫琴輕聲吟唱,深邃清幽的況味回蕩在七夕的夜空。“纖云弄巧,飛星傳恨…"輕啟音韻,細膩委婉,如涓涓小溪,繼而“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又是怎樣一個飛流直下的激越?琴聲悠揚如穿起珍珠的金線將秦觀字字珠璣的新詞一字字穿起,時而溫婉,時而傾訴,時而蕩氣回腸。當歌至“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已是情不自禁,放聲傾情……。 千年來,世間懂情者有幾人不會吟這首《鵲橋仙》,怎不感悟其中喻事、喻情的美妙,讓有情人醉在“柔情似水,佳期如夢”之中,而“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便道出了愛的真諦。即使是天各一方,只要是真誠相愛便勝于朝夕相伴的平庸。而它詞中講述的恰是牛郎織女久別難逢的苦戀,秦觀是在以美好的希冀與愿景傾訴離別之痛。將真愛升華于精神層面。 宋詞的曲牌有各自的優美旋律,而曲譜的失傳讓今人只能品味文字的孤美,秦觀要傾訴自己的情感選了《鵲橋仙》的曲牌,想那曲調定是幽婉、空靈、惆悵,其內涵與靈性的撞擊方迸出朗朗上口的華美詞章,當詞曲共鳴,天下有情人怎能不被這美輪美奐的華彩之聲所感動?近千年的歷史云煙散去了它的曲譜,卻留給了后世平仄韻律的共享,這便是秦觀這首《鵲橋仙》在文壇中的生命力所在。 秦觀的詞作抒情,情景互通,意境相揉,男歡女愛盡在其中,卻讀不出粗俗的色味,這便是他的品位,他的情操。紅塵萬千,流年往事,有多少人將愛與色混淆。我們輕叩心門自問,愛在你我的心底是否也升華到精神的境況?經年里,對這首《鵲橋仙》的領悟是否曾為我們的摯愛擔負著堅實支撐? 閱讀精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