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屬于,起碼有30年的唱法差距。以邁克爾杰克遜和席琳迪翁,這兩位和張學友同時代的歌手為模板,補充火星哥、結石姐的新生代,提煉出作為世界級別流行歌手,擁有的基本聲樂能力:一共有12種基本能力。 將之對應張學友:
12種基本能力,張學友擁有4種,八種缺失。大部分都是A4之后的黃金高音有關的功底。是否具有世界級別,和世界級別歌手的差距在哪里清清白白。30年并不夸張,而且還是樂觀狀態下。 這12種能力,僅僅是一個世界級別歌手的基本能力。在歐美音樂市場,擁有這樣能力的歌手不說一抓大把,但起碼也是一百位還是有的。 在這些基本能力之上,是更為復雜的類型唱法: 爵士樂、搖滾樂、靈魂樂、桑巴舞曲、雷鬼樂、放克、嘻哈、民謠、靈魂樂、R&B、布魯斯以及鄉村,每一種音樂類型在基本聲樂能力上的變化,也是極為復雜,各有側重。而如今的世界音樂是復合形態的,通常出現的唱法形態,通常都是兩種兩兩結合的產物。譬如:流行搖滾、嘻哈+放克,放克+搖滾,搖滾+靈魂樂等等,電子化等等。 在類型唱法之上,則是更為需要天賦的個人情緒化唱法。唱法的情緒化,有需要底層音樂的支持。這又包含了整體環境的音樂制作工藝,因為涉及底層的編曲和樂隊演奏水準。 以上,這些總體能力的提升,30年未必能完成建設,能將基本聲樂能力在30年建設完畢就已經是已經考驗性極大的事情。 返回聲樂基本功,實際上和張學友同時代的一個華語歌手,擁有12種全部能力,他叫——庾澄慶。是的,第一個受邀參加英國MTV不插電現場演唱會的華語歌手庾澄慶,在1980年代的庾澄慶,具有這樣的巔峰能力。 說回張學友,張學友的質量音域是C3-F4,G4混音傾向,A4高喉位。這個音域對于如今中國聲樂學生而言,基本上每一個班上都有一個足以用長音質量High C吊打張學友的普通人。音域過窄,不涉及五組高音,是張學友唱功最大的局限性。 High C是一塊唱功敲門磚,倒不是說C5有多難,而是對于一個歌手而言,HIgh C是最完美的歌曲爆發點音高,是最好的副歌音區,沒有之一。但這沒有辦法解決,因為張學友所受的聲樂資源屬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商業性蛻化在上世紀80年代。 所以,張學友的唱功并不屬于世界級別,乃至于在如今一代又一代音樂生培養而出的時代之中,他的唱功屬于以經驗取勝+職業素養超高的類型。但事實就是事實,張學友的確老了,他的唱功也的確屬于上個世紀,被淘汰的HK流行唱法。 以下,簡單解釋一下上述12種能力,著重解釋張學友不具備的。 1:絕對音準:聽耳視唱的雙向絕對音準,對于音準調式的把控。簡單理解:在正常情況之下,不會跑調。 2:腹腔支撐:職業歌手基本功,提供腹腔腔體的深度,維持聲線的親和感和凝聚力,是一切腔體共鳴和聲帶閉合的基礎。簡單理解:丹田用力,唱歌有勁。 3:發音點上掛。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概念。發音點指的是,腔體共鳴的集中點,聲線的體現之處,也是歌唱之中聲音共鳴密度最大的地方。一般的科學位置在上頜竇。這里需要擴展一下: 腔體共鳴的本質,是聲波的來回對沖碰撞,聲波折射程度決定了共鳴的內容度,本身是回音原理。而回音的產生條件之中,對于碰撞的物體有兩點要求:1:硬度足夠;2:腔體足夠封閉,能夠多次反射聲波。而上頜竇就是最完美的理論點, 上頜竇的腔體壁是靠近骨頭,腔體形狀是封閉圓形。同時上頜竇位于鼻咽腔中上靠后的位置,可以有效的和聲帶拉開距離,理論上發音點和聲帶越遠,喉上關閉的唱法越輕松,越安全。 所以,把演唱的氣息共鳴集中度放在上頜竇是最輕松,最好聽的技巧。同時高音混音金屬芯的產生,也是在上頜竇。上頜竇是流行聲樂的心臟。 4:面罩共鳴;美聲概念引入。鼻咽腔是互通的,上頜竇、鼻咽腔、額竇、蝶竇都是互通的。但互通并不代表著共鳴強度加入聲線內容度表達。需要有意識地鍛煉。 一般程度的面罩共鳴,是以面部多個腔體共同共鳴給與的聲線內容度為核心。但實際上,是建立在發音點上的強化版腔體共鳴,將聲波共鳴從鼻咽腔的單一鼻音,增加上頜竇的明亮度,增加額竇的泛音感,增加蝶竇的立體混聲。內容越多,情緒越細膩。 基于面罩共鳴的統一性,存在一種藝術唱法的可能,就是單純開發某一個腔體,作為自己聲線辨識度的構造。比如:那英。那英開發的蝶竇,開口立體聲。但是缺乏上頜竇的金屬芯力量感。 同時,面罩共鳴蘊含著一部分強混金屬芯好聽的秘密。當音高來到五組高音,強大聲壓驅動下,會自發性產生一定程度的面罩共鳴,所以基本上擁有C5和D5強混質量的歌手,Live張力都是極高。原因就在于面罩共鳴提供的豐富內容度。 5:聲帶邊緣化;主動氣聲化,柔化聲線的主流技巧。有一種叫煙嗓的音色,就是聲帶邊緣化的業余版。 通過甲杓肌環甲肌分離意識之下的胸聲點綴,來提供兩條聲韌帶的厚度變化,使得聲門裂的大小從中間往兩段急速減少,當氣息通過聲門裂產生聲韌帶的震動時,有邊緣化的泛音和氣息的摩擦感,在聽覺上就是柔美。可以參考MJ的《You Are Not Alone》 聲帶邊緣化在R&B和流行音樂之中使用非常廣,可以說是流行唱法女歌手的主流,R&B男歌手的主流技巧。 6:胸聲點綴;胸聲點綴,本質上是甲杓肌和環甲肌的意識分離形成的肌肉記憶,并不是控制兩條肌肉,聲樂達不到這種精妙控制的程度,更多的是意識在前,然后大量的訓練,形成肌肉記憶達到控制能力。 甲杓肌和環甲肌兩條韌帶肌肉,可以調動聲韌帶的緊張度。甲杓肌對應真聲,環甲肌對應假聲。在中低音區時,甲杓肌的參與比較輕松,可以通過練聲“nei”音,完成參與。但是在高音區,甲杓肌的點綴程度,直接決定了一個歌手的天賦機能,和他的強混質量。 同時,高音金屬芯正是由甲杓肌拉扯住聲韌帶維持真聲厚度的基礎上,完成的高強度上頜竇共鳴產生的。 環甲肌的能力,相比于甲杓肌,顯得不那么重要。但是并非不重要,在弱混之中,甲杓肌和環甲肌都需要工作的,甲杓肌依舊要維持住真聲金屬芯,但是音色會因為環甲肌的參與變得尖銳。纖細。但是一個好的弱混,對于環甲肌的力度是極為克制的謹慎的。參考:李健的High C。 7:金屬芯;參考第六胸聲點綴,和第三發音點。 8:聲帶閉合/聲帶壓縮;聲帶閉合的程度,就是歌手的聲韌帶天賦,也就是機能能力,也是更為直觀的聲帶壓縮程度。壓縮得越好,強混音域越廣。這種壓縮,是建立在甲杓肌具有質量真聲體現能力的基礎上。 胸聲點綴是一種意識先行,肌肉記憶的產物。而聲帶閉合則是肌肉記憶提供高音真聲的實際效果。 一般而言,正常人的聲帶閉合程度如下:男人F4,女人B4,上下波動2-3Key。而F4正是男生的換聲點,B4正是女生的換聲點。 對,還少寫了一項能力:換聲技術。但無傷大雅,換聲技術本質上就是聲帶閉合/聲帶壓縮能力的一種體現。聲帶閉合得好,換聲不會差。如果換聲特別好,則要考慮在聲帶構造上歌手具有聲帶偏薄的優勢,而并非是他本身的換聲技術有多好。比如:張韶涵的C5。 9:強混;強混,是完美的Live張力神技。強混,代表著聲壓無窮大傾向,聲線穿透力無窮大傾向,傾向爆發點。在Live之中,堪稱壓倒樂隊的最好技巧。 先介紹一下什么叫強混。在越過換聲點,保持良好喉位的情況之下,聲音的構造會從基本的真聲、假聲來到混聲區。注意,聲樂之中聲音的構造就是三種真聲、假聲、混聲。其他都是技巧音色。 強混,真聲程度>假聲; 弱混,假聲程度>真聲; 平衡混,真假聲對等,或者是平衡態切換。日本中孝介的島式唱法,就是平衡混。 強混一般出現于A4起步,平常而言的什么林志炫A4轟炸機,林俊杰C5、D5轟炸機,孫楠Bb4轟炸機,都是所指他們的強混。 強混最明顯的特色就是:嗓門大,音箱程度大,聲壓體現大,伴隨著金屬芯穿透力強。 這里需要著重點明的一點是,強混的質量程度,除了甲杓肌和聲帶閉合能力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喉位對抗。 喉位對抗的領域不是設計世界級別歌手基本功,而是所有高音歌手的世紀難題。即使是席琳迪翁和邁克爾杰克遜同樣存在高喉位的倒嗓危害。前奏以固定時間找聲樂老師作為緩解,后者有專門隨身的老師,也無法緩解。 每一個人一生能唱的High C都是有次數的,就是源于高音難以遏制的高喉位對于聲帶的損傷。 如何抑制高喉位,再次不詳解,有興趣可以看我的其他文章。點幾個反面例子:王杰廢嗓、刀郎倒嗓、周杰倫倒嗓換唱法、劉德華倒嗓、陶喆廢嗓,所有原因都是高喉位。 倒嗓的方式千千萬,但是最終大部分都歸咎于一種——高喉位。 10:弱混;參考強混; 11:和音頭聲;哨音能力,殺雞音色和不殺雞,與甲杓肌技能和聲帶閉合程度有關,G5起步,和音為主,不具備較大的聽覺審美。 12:咽音;咽音,需要提兩句。咽音,源于美聲。本質上不是一種提倡性唱法,因為違背人聲靈活性。咽音,是一種護嗓和開嗓的高級技巧,同時也是喉位對抗最好的實驗唱法。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歌手的咽喉部肌肉能力。完成喉位對抗的硬性指標。 咽音的本質是模擬樂器雙簧管,提供的音色具有完美明亮度,但是內容度較少,畢竟人聲樂器化的意思就是音色固定,內容缺乏。 孫楠就是典型的咽音唱法歌手,對于世界頂級歌手而言,咽音是一種撕裂音和自然唱法技巧,比如張雨生的自然發音,就是咽音和強混的自然組合,很難相信不具備聲樂學習經過的張雨生能完成G5的高音咬字。咽音具有一定的護嗓性質。小沈陽也是如此。 席琳迪翁的E5,就是完整的咽音化,邁克爾杰克遜的撕裂音就是咽音打底,但是即是如此撕裂音還是造成了他的高喉位倒嗓。本質上,咽音是完美的備用音,科學、不傷嗓而且護嗓,但不能用多,一旦用多了就會審美疲勞。 孫楠的聲線疲憊感就是最好的證明。 綜上,張學友到底有沒有世界級唱功能力,相信你已經有了答案。 |
|
來自: 昵稱65829145 > 《趣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