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齊魯鄉村教師研修基地在山東淄博成立,并召開“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教師的成長與發展”學術研討會。會議由田家炳基金會資助,山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田家炳教育書院)主辦、山東淄博高新區第八小學承辦。來自全國高校、教育科研院所、鄉村學校的近百名理論研究者和實踐工作者齊聚一堂,圍繞鄉村教師發展促進教育公平、鄉村教師的質量提升和鄉村教師的專業成長等議題展開了深入研討。 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有利于教育均衡發展,推進教育公平。有學者從經濟資本、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三個層面,分析了農村家庭子女擠進城區還是留守鄉村的求學選擇,提出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是破解這一難題的重要抓手。也有學者提出國家分配、公開招聘和人才引進是當前中小學師資的主要來源方式,保持學校師資結構的均衡性與合理性是我國教育事業均衡發展的關鍵,也是實現新時代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 如何提升鄉村教師質量,得到與會學者普遍關注。有學者主張通過完善教育立法、切實減輕鄉村教師負擔、激發鄉村教師社會情懷和保障鄉村教師話語權等途徑,加強對鄉村教師的人文關懷,提升鄉村教師的生命質量。也有學者提出教師隊伍數量和結構、鄉村兒童發展水平、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能力、鄉村民眾的滿意程度、鄉村教師的職業獲得感和幸福感,是鄉村教師是否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觀測點。數量滿足與結構化兼需、專業性與公共性兼備、硬知識與軟技能兼培、學生發展與鄉里貢獻兼評,則是推進鄉村教師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點。 來自教學實踐一線的校長教師分享了自己對專業成長的理解與行動。有教師以自己如何在教學中發現并研究問題為切入點,講述了自己在研究過程中提升學習能力、凝練教學方法、進行課程開發、拓展教育研究的心路歷程,并將之歸結為破繭成蝶的過程。有校長針對鄉村小規模學校的實際情況,采用教師跨校走教、全鎮教師一體化教研和評價等措施,助力教師專業發展。也有校長主張真正的教育離不開與學生的交往,教師正是在用愛心、真心和恒心溫暖孩子的過程中,實現了自身的成長。 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理論引領、名師指導、同伴互助等多種方式,而這些都是外力作用。外部支持固然重要,最關鍵的還在于喚醒教師自身的內生動力。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不僅可以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成長,同樣也是自己美好生活的催化劑。 (作者單位系山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作者:李志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