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秒鐘就能看清事物本質的人,與花半輩子都無法看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為什么高手可以一瞬間看透事物的本質,而普通人半輩子也看不透,高手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是在看待問題時,抓住事物背后的“根本原因”,而不僅從它的表象判斷結論。 比如餐飲業,很多老字號都講究味道正宗,同時擁有技藝高超的廚師。 但老字號怎么也拼不過肯德基、麥當勞這種量產化的商業模式,因為人家能把店鋪開到全世界,同時,人家并不需要技藝高超的廚師。 難道老字號不想擁有肯德基、麥當勞那么大體量的財富嗎?當然不是! 其實,這也是普通人與高手思維模式的差異。 老字號的老板認為,只有手工制作的食品最好吃,但實際上,受歡迎的本質是好吃,只要做出來好吃,如何做、請誰來做就并不重要了。 不具備透過問題看本質的人,說話、做事始終都不在點子上,他們總做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的事。 反之,擁有這種思維方式,你將不會浪費大量寶貴時間,成為在網上和人對噴的鍵盤俠。 那怎樣才能具備透過問題看本質的能力呢? 在這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清楚,困擾我們的現象都有哪些,及它們是如何阻擋我們去看本質的。 為了剖析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引入兩個概念,認知盲區和思維懶惰。 何謂認知盲區? 聽名字似乎很高大上。 其實,說白了就是你對事物的認知,會被你生活的環境,你的學識眼界等因素局限,這些因素會讓你只能看到事物的冰山一角。 你不是億萬富翁,你就永遠想象不到真正的億萬富翁是一種什么體驗,從來沒有做過億萬富翁的人,無論是影片中文字中描述的再活靈活現,你也體會不到真正身處其中的妙處,前人永遠想象不到你現在生活的樣子,同理,你也無法想象后人的生活方式。 這些都是我們的認知盲區,一條魚無法感知高空飛翔的感覺,一只鳥也無法感受深海暢游的驚險。 以上種種,共同構成了我們的認知盲區。 何謂思維懶惰? 每個人都有懶惰的時候,但究其原因,罪魁禍首歸咎于思維的懶惰。 大腦是一極其耗能的器官,它每天至少要消耗全身20%以上的能量。 在身體疲憊的情況下,大腦為了走捷徑,會將以往一些成熟經驗照搬過來應用。 就像你兒子哭著喊著讓你買汽車模型,但你身上沒錢,又被他哭煩了,或許大耳刮子就扇下去了。 兒子被打老實后,下次如果再哭鬧,你還是大耳刮子下去順利解決問題。 于是,你就得出讓孩子不哭鬧的經驗,再次遇到的時候,你不需要去思考,直接大耳刮子招呼。 正因大腦走思維捷徑的懶惰,久而久之,它會讓我們的思維形成一種依賴的慣性,遇到問題直接調用經驗,懶得思考,于是腦子越來越少,最后喪失了深入思考去探尋本質的能力。 就如同上述所說的大耳刮子解決孩子哭鬧的問題一樣,一直停留在解決表象的問題中,不知道本質,最后很可能為將來埋下一個后患。 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思維惰性,只是自己沒意識到而已。 認知盲區和思維惰性,是阻擋我們看到問題本質的核心殺手,那么如何具備打破認知盲區和思維惰性的能力呢? 要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及辨別錯誤行為的能力。 很多人總是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虛幻優勢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更無法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 說白了,就是越沒能力的人,反而越認不清自己,越盲目自信。 你經常能從網上看到那些趾高氣揚的噴子,基本指的就是那類人。 很多人或許不至于像憤青那樣傻的明顯,但我們大多數人確實跟通透沾不上邊。 所以,想洞穿問題的本質,必須要意識到自己的無知。 只有這樣,你才能不斷去學習,不斷去探索更多的領域,進而打破更多的認知盲區。 一旦從思維上意識到這一點,你就走在了開悟的路上。 僅僅這一點,你就已超越了極大部分人,只要堅持下去,你的認知盲區就將越來越少。 而擺脫惰性思維經驗主義,你只需養成更高級的思維模式,掌握更多的思維模型。 說了那么多,具體該怎樣做? 可以在大腦中放置一張無形的網,任何問題進入你大腦時,用網把現象剝光后再放行,避免讓它陷入你的思維慣性,既而刺激到你的情緒,做出過激反應。 就像你兒子哭鬧時,你忽略了真正的問題,又是一頓耳刮子,如果有了這張網,你會想,他或許是身體不舒服,才會發脾氣,或許是被別的孩子霸凌,沒處發泄。 如果你幾個耳刮子下去,結果反而讓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你又整了一肚子氣,那又何苦? 想消滅認知盲區,想構建優異的思維模型,都要通過不斷地學習獲得。 歸根結底,我們又回到了不斷學習這條路上。 而學習一門新技能,比如一門新知識,包含四個步驟: 學習→實踐→復盤→優化 你要先學習前人的經驗,不管有沒有真正理解,先搭起你對這個領域認識的一個基本框架; 然后再拿你所學到的東西去實踐應用,在實踐的成功和失敗中獲取更深的體驗和更透徹的理解; 不管成功還是失敗,只有自己主動復盤,才能徹底地將你的實踐價值發揮到最大化,也只有復盤,才是你從一件事情中獲得經驗和新知的最佳途徑; 那有了新經驗、新知識之后,你就要將他們與你的舊理論進行整合優化。 然后再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實踐,重復地進行這些步驟,直至你的個人哲學體系越來越趨于成熟。 一個人能夠不斷成長,本質上依靠的就是這四個步驟,不管你想不想進步,咱先把這幾個步驟刻在心底,或許什么時候開竅了,就知道該向哪個方向努力了。 很多人,總對這些最根本的、最有效的方法視而不見,轉而掏錢去買所謂的“快速成功的捷徑”課程,一下班就聽某些“二手知識講座”而不愿意自己看書。 這四個步驟我曾在前面其它文章里說過若干次,今天再說一次的原因,是為了告訴大家,這句你一直知道,但總選擇視而不見的話: 成長的根本在于,且只在于這四個步驟的反復應用。 一個人不想努力并不可恥,你完全可以坦誠地承認,并且接受自己是個懶惰的廢物,然后開開心心每一天。 只是,你一邊說著不想努力,一邊又非逼自己努力,但你又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于是不停地譴責自己,讓自己每時每刻都不開心,或是購買緩解焦慮的“二手知識”安慰劑,這真的沒必要。 “透過現象看本質”并不是先看到現象,再去分析現象背后的本質,而是一個人先有了他自己的“本質方法論”,再用這套方法論去分析現象。 形成個人“本質方法論”的方式在于學習→實踐→復盤→優化這四個步驟的反復運用。 最重要的是看清本質之后,如何在物質世界實際當中把每一件事處理好,處理妥當。 我們是生活在物質世界里的,所以必須在這個世界活得精彩、明白。 很多人都因為不自律,沒有把學習-實踐-復盤-優化反復運用,沒有把這四項應用到每一件事上。 所以,想成功就必須去實踐,腦子里想太多都是沒用的,必須要行動,要在現實中做出來并做好。 朋友們也可以給我留言,便于我們在之后共同學習和交流。 如果內容對您有啟發,請點贊關注,我這里還有更多實用獨特的觀點,您的關注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