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人都有過考試的經歷,每一次考試都是對我們記憶能力的考驗。其實,記憶也是有一定規則可循的。這本書,就以腦科學為依據,梳理了增強記憶力、提高考試成績以及提高日常學習能力的方法。本書的作者池谷裕二是日本腦信息通信融合研究中心主任,同時,他還是著名的暢銷書作家,其作品累計銷量突破150萬冊。這本《考試腦科學》在日本暢銷10余年,幫助無數日本考生取得了理想成績。 ![]()
第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總是記不住?首先是記憶是怎么形成的。 記憶是信息在人腦中留下的痕跡,其通過神經回路來完成。神經回路就是大腦中的一張張神經網絡。神經信號在神經回路上來回奔走、傳遞,進行信息處理。 ![]()
當大腦接受到來自外界的各種感官信號后,會將它們的信息傳遞到海馬體,對記憶進行臨時儲存,形成“短期記憶”。然后海馬體通過神經回路,將短期記憶傳遞到大腦皮層,長期保存下來,形成“長期記憶”。 其次,如何將短期記憶變為長期記憶? 不是所有的短期記憶都會被儲存為長期記憶的,為了靈活運用有限的儲存空間,海馬體會根據信息的價值,將短期記憶分成“必要信息”和“非必要信息”,只有少數被判定為“必要”的信息才會被運送到大腦皮層中長久保存下來,成為長期記憶。 最后,海馬體以什么樣的標準來審查信息? 海馬體的信息通關標準就在于:該信息對生存而言,是否不可或缺。我們在學校里接受的大部分信息,比如英語單詞、數學公式等,海馬體會認為:忘記一兩個不會導致生命危險,所以它就一刻不停地刪除這些短期記憶,使它們很難轉化為長期記憶。這就是你經常背了又忘的原因。 大腦生性如此,那人們就只能束手無策了嗎?當然不是。因為記憶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只要你順應記憶規則,便可以找到一些技巧來提高記憶效率。 第二個問題:如何提高記憶效率?第一種方法就是復習。 也就是反復地將信息傳送給大腦,欺騙海馬體。這樣,海馬體就會產生一種“如此鍥而不舍,一定是必要信息”的錯覺,進而開放“關卡”,使信息得以進入大腦皮層。 ![]()
對于如何復習,也是有一定竅門的。首先是復習的時間。根據記憶曲線,作者在書中給出了具體的復習時間節點建議:復習共分四次,分別是學習2天后、上一次復習后1周、上一次復習后兩周和上一次復習后一個月。第二是復習的內容。一定要重復學習相同的內容,一旦內容改變,復習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了。第三是要注重輸出。站在海馬體的角度,如果“這個信息被如此頻繁的使用”,它也會判定為必要信息。所以,在復習時可以多做幾遍習題或試卷,讓大腦勤于輸出。 第二種方法是增強LTP效應。 LTP是英文單詞“Long-termpotentiation”的首字母縮寫,中文叫做“長時程增強作用”。這一作用的存在,才使得記憶得以保存。 首先是在記憶時產生θ波。θ波是腦電波的一種,在記憶時,θ波的出現可以減少反復刺激的次數。保持好奇心可以使我們產生θ波,因此,我們要保持好奇心。有些藥物也可以抑制θ波的產生,比如東莨菪堿和苯海拉明。 其次是調動情緒。情緒可以有效引發LTP效應,增強記憶。所以我們可以利用“感動式學習法”來增強記憶力。 ![]()
最后是利用“獅子記憶法”。試想一下,對于一頭在草原上的獅子來說,記憶力在什么時候能派上用場呢?那就是狩獵。獅子因饑餓而狩獵,在狩獵時會走動,且低溫環境也會使它們感受到危機,因為冬天很難捕捉到獵物。所以,略感饑餓時是最佳的記憶時間,在背誦時來回走動以及處于相對低溫的環境也有助于記憶。有報告稱,學習場所的最佳溫度約為22°左右。 第三種方法是保證良好的睡眠。 在我們睡覺時,大腦會對白天的信息進行整理,海馬體也是在此時對信息進行審查,判斷信息是否必要。如果不睡覺,就相當于不給海馬體整理審查的機會,信息太過雜亂無章,最終被海馬體一股腦拋棄了。 睡眠還能讓人“靈光乍現”。如果在睡前看一下題目再睡覺,第二天早上答題時,腦中閃現解題思路的概率就要高很多。因此,睡覺前把題目過上一遍也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技巧。 根據上面提到的這些方法,作者總結了有效利用全天時間的學習方案。 ![]()
1.飯前處于饑餓狀態,適合學習。盡量創造低溫的學習環境,一邊走動一邊背誦。 2.早飯前不適合背誦,可以做一些簡單計算和復習。 3.上午一般最為清醒,適合邏輯思維較強的科目。 4.午飯后處于飽腹狀態,可以不學習,做一些使自己放松的事情。 5.午睡前抓緊時間學習,這樣可以有效利用午睡的記憶恢復作用。 6.晚上放學或下班后先學習,再吃飯。晚飯后可以放松一下。 7.睡前是記憶的黃金時間,適合背誦。 8.養成規律的作息,按時睡覺,不要熬夜。 第四種方法是善用經驗記憶和方法記憶。 記憶有三種,分別是經驗記憶、知識記憶和方法記憶。 經驗記憶指的是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容易想起來。而類似圓周率、英語單詞、這些考試需要用到的記憶等,叫做知識記憶,如果沒有合適契機就不能被輕易想起來。那么通過聯想,把考試內容從知識記憶轉變為經驗記憶,就可以提高記憶效率,從而幫助考試了。 ![]()
方法記憶是一種更加牢固、不容易被遺忘的記憶。就像騎自行車,即使我們很久沒騎,可只要一坐上車,還是會騎。腦在記憶時不僅會記住事物本身,還會不自覺的學會它的“理解方法”,這就是方法記憶。而很多事物的理解方法都是相通的,所以學習可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這種現象叫做“學習遷移”。學校里每一門科目都很優秀的人,通常是各個科目學習能力互相遷移的結果。 第三個問題:除了增強記憶力,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優化學習和考試?首先是學習的三要素,即勇氣、動力和合理的目標。也就是說,學習要有不畏失敗的勇氣,在失敗后保持不氣餒的樂觀心態,同時要有動機,比如達到目標后給自己一個獎勵。還要設定合理目標,不能好高騖遠。 除此之外,作者在書中還介紹了一些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以及一些應試的小技巧。 首先是學習房間的顏色:紅色可以削弱解題者向難題發起挑戰的勇氣,所以在我們學習的房間里,盡量不要出現紅色。作者認為,綠色可以讓人平心靜氣,有助于學習。 其次是聲音:在學習時,適當的背景音樂可以使人更加集中注意力。 ![]()
最后是應試技巧方面:考前更適合吃碳水化合物類的食物,因為它們可以迅速為大腦提供能量。還要注意考試時間,考試中可以在心里默默把考試時間劃分為前后兩部分,以幫助你一直集中注意力。 好,以上就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只有理解并靈活運用人腦的記憶規則,合理利用時間與精力,才可以使我們在考試、學習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