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夫差,春秋時吳國末代君主,吳王闔閭之子。 越王勾踐,春秋末年越國君主,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 吳太子波生病死去,吳王闔閭開始考慮在諸子中再立太子。 夫差找到伍員,說:“大王欲立太子,除了我還有誰應當立?這件事都在你了。” 伍員說:“太子人選未定,等我進宮就可以定了。” 一會兒,闔閭傳召伍員進宮,商量立太子的事。 伍員說:“如今,夫差最為嫡長,可立為太子。” 闔閭說:“夫差愚而不仁,恐怕難以當此重任。” 伍員說:“夫差講信用而愛人,行為端正守節,敦于禮義。” 闔閭于是冊立夫差為太子。 越國據說是禹的后代,夏王少康的庶子無余受封于會稽(今浙江紹興),自號于越。 經過三十多代,到允常時,疆土擴大,開始稱王。 允常之子勾踐即位,抗擊吳軍的入侵,吳王闔閭受傷而死,遺言夫差不能忘記殺父之仇。 夫差繼位以后,讓人站在庭院中,每當他出入時,就問:“夫差,你記著與越王的殺父之仇么?” 夫差則回答:“不敢忘!” 夫差以伯嚭為太宰,全力訓練士卒,時刻謀劃伐越報仇。 勾踐三年(前494),聽說吳王夫差在日夜練兵,準備復仇,勾踐就先發制人,不聽大夫范蠡的勸止,出兵擊吳。 吳王夫差聞訊,帶領全部精兵前來迎擊,并追至夫椒(今浙江紹興北),大敗越軍,越王勾踐以五千殘兵退至會稽山,被吳軍包圍。 勾踐派遣大夫文種向夫差求和,表示越國自國君至庶民都愿到吳為奴隸,并將財寶全部獻給吳國。 夫差認為越國已經不再有反抗能力,想同意其求和。 伍員反對道:“老天將越國賜給我國,大王一定要滅了它。失去這次機會,將來后悔也沒有用了!” 文種回會稽山報告,勾踐想殺了妻子兒女,焚燒珍寶,與吳人決一死戰。 文種勸阻說:“吳國太宰伯嚭十分貪心,可以賄賂他,再想辦法。” 勾踐于是挑選了八位美女,打扮得花枝招展,加上許多珍寶,悄悄地送給太宰伯嚭,并說:“你如果能赦免越國的罪過,還有比她們更美的姑娘送給你。” 太宰伯嚭收了美女珍寶,然后領了文種去見夫差。 文種跪拜道:“請求大王寬恕勾踐的罪過,越國將以全部珍寶獻給大王。萬一不成,勾踐將要焚毀寶器,殺死妻子兒女,帶領五千將士拼死一戰,貴軍至少要有一萬人喪生。與其死那么多的人,不如得一個國家吧!” 太宰伯嚭幫腔道:“歷來討伐敵國的,使其降服而已。現在越已經服罪了,還求什么呢?” 夫差準備答應越人,伍員又諫道:“一定要滅了越國。勾踐是個賢君,文種、范蠡都是良臣,讓他們回都,將會成為禍害。” 夫差不聽,與文種達成和議,然后撤兵。 吳軍撤走以后,勾踐回到都城會稽,向國人誠心誠意地自責道:“寡人不知道自己力量不足,就去與大國結仇,以至于使子弟戰死原野,人民遭受涂炭,這些都是寡人的罪過。請大家允許我改正。” 于是率領眾人,埋葬戰死者,慰勞受傷者,撫養生存者,吊唁死者家屬,到有喜事的人家祝賀,對賓客送往迎來,取消民眾不滿的政事,補充對民眾有利的措施。 在國內得到初步安頓以后,就帶領大夫文種、范蠡等三百士人前往吳國,為吳王和卿士服役。 勾踐穿著粗布之衣為夫差駕車、養馬,夫人則每天在王宮外打掃除塵。 三年以后,吳王夫差登上高臺,見越王勾踐及其夫人和范蠡坐在馬糞旁,仍有君臣夫婦之禮,不禁產生憐憫之心。 當夫差生病時,勾踐甚至親自口嘗夫差的大便,使夫差深感其忠,終于不顧伍員的反對,釋放勾踐君臣回國。 這時的越國僅剩下南到句無(今浙江諸暨南),北到御兒(今浙江桐鄉境),東到鄞(今浙江寧波),西到姑蔑(今浙江舊龍游北),方圓一百里的地方。 勾踐回到越國,撤去錦緞雕床,在地上鋪了稻草睡覺,又在鋪前放了苦膽,無論坐臥飲食,都要先嘗苦膽,問自己:“你忘記會稽山的恥辱了嗎?” 他親自種田,夫人織布,食只一肉,衣僅一色,與百姓同甘苦。 并禮賢下士,厚待賓客,賑濟窮人,獎勵生育,繁衍人口。 冬春,將自己收獲的稻子和油脂裝到船上,在河上劃行,遇到年輕人就請上船吃喝,問其姓名,以待后用,得到國人的擁護。 對外,則采取結齊、附晉、親楚、孤立吳國的政策,時刻不忘向吳國報仇。 再說吳國。 吳王夫差打敗越國,遂圖謀向中原發展。 他組織民眾,溝通江淮,修筑邗溝城(今江蘇揚州),挖運河由邗溝穿過射陽湖(今江蘇寶應),至末口(今江蘇淮安),入淮。 再北連沂水和濟水,基本上建成了從長江到黃河的一段運河。 夫差七年(前489),聽說齊景公死后,大臣爭寵,新君懦弱,夫差就興師北上,在艾陵擊敗齊師,又來到繒(今山東棗莊東),召魯哀公征百牢。 夫差十年、十一年,又兩次伐齊。 十三年(前483),召魯、衛之君至橐皋(今安徽巢縣西北)會盟。 次年(前482)夏,夫差在黃池(今河南封丘南)召集魯、晉等諸侯盟會,企圖稱霸中原,以全周室。 越王勾踐經過十年生聚、十年生息的長期準備,于勾踐十五年(前482)乘夫差帶精兵去黃池會盟、國內空虛的機會,發兵五萬,分水陸兩路伐吳。 一路由海道入淮河,切斷夫差退路。 另一路從陸路北上,直逼吳國都城姑蘇。 六月二十一日,兩軍在姑蘇城外交戰,勾踐親自指揮,大敗吳軍,俘獲吳太子友,進入姑蘇城。 此時,夫差正在黃池與晉爭執血盟的先后次序,得到越人入城的消息,急忙返國,士卒疲憊,毫無斗志,不得不以重禮與越人議和。 此后,越人更為強盛,勾踐于十八年(前479)再次率軍伐吳,敗吳軍于笠澤(今江蘇吳江境)。 二十年(前477),勾踐侵襲楚國,以麻痹吳人的注意力。 勾踐二十二年(前475),越軍正式出動討伐吳國。 離開會稽時,國人互相鼓勵,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都說:“君王對我們這樣好,能不為他去拼命嗎?” 越軍勇猛無比,在囿、沒二地連敗吳軍,又在姑蘇城外再敗吳軍,于十一月包圍姑蘇城。 晉使楚隆經越人允許入圍城見夫差,致以問候。 夫差強作歡顏,請楚隆代向晉君表示謝意,又說:“勾踐打算不讓我好活,寡人是不得好死了。” 吳軍困守孤城,屢屢出擊,都被打退,坐以待斃。 勾踐二十四年(前473)十一月,夫差被圍于姑蘇山上,派遣大夫公孫雄光著上身,跪著去見勾踐,請求猶如當年會稽山下,允許吳人求和,吳人愿永遠為越人的奴仆。 勾踐不忍心,想答應。 范蠡說:“會稽山下,老天將越賜給吳,吳人不取。如今,老天將吳賜給越,越能違背天的意愿嗎?況且君王含辛茹苦,難道不是為了吳國嗎?謀劃了二十二年,卻一下子放棄,行嗎?君王是不是忘記會稽山之恥了?” 勾踐說:“我想接受你的意見,又可憐吳國的使臣。” 范蠡于是拿起指揮旗,說:“君上已將政事交我掌管,吳使快走,否則我要讓軍隊對付你了!” 公孫雄哭著離去。 勾踐派人告訴夫差:“我將把你送到甬東(今浙江舟山島),給一百戶食邑。” 夫差回答:“我老了,不能服侍君王!活著無臉面見天下人,死了無臉面見伍員。” 于是自己用布帛蓋在臉上,自縊而死。 越王勾踐安葬了吳王夫差,誅殺了太宰伯嚭。 勾踐滅了吳國,隨即揮師北上,渡過江、淮,召集諸侯在徐州(今山東滕縣)盟會,并向周王進呈貢品。 周元王派遣使者賜胙于勾踐,策命其為霸主。 不久,勾踐將淮上土地給予楚國,將吳國以前侵占宋的土地歸還宋國,又給了魯國泗水以東方圓一百里的土地。 越兵橫行江、淮以東,諸侯們都來祝賀,號稱霸主。 范蠡見勾踐的事業成功,就悄悄地離開越國,乘船從海上到達齊國,改名鴟夷子皮,給大夫文種送來一封信,信中寫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勾踐可以與人共患難,而不可與人共歡樂。你為何還不走呢?” 文種于是自稱有病而不再上朝。 有人進讒言說文種要謀反,勾踐賜給文種一把寶劍,說:“你教給我討伐吳的七種方法,我用了其中的三種,就打敗了吳國。剩下的四種方法,你就到我的先王那兒去試用吧!” 文種自殺。 勾踐在位三十二年而死。 修遠之思評 吳越之戰,是春秋大國爭霸的尾聲。 勾踐臥薪嘗膽,終于報仇雪恨的故事,成為我們民族發憤圖強的精神榜樣。 范蠡在輔助勾踐成功以后,自動隱退,到北方做生意,成為巨富。 他自稱鴟夷子皮,是隱喻對伍員悲慘下場教訓的理解,給文種信中“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告誡,揭示了君主能與大臣共患難,卻不能同享樂的實質,發人深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