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留申 法律怎么說? 作者:李留申 爸媽要離婚,子女究竟該與誰在一起生活?作者:李留申適齡的青年男女為什么要結婚?對于這個話題眾說紛紜。如果真正是為了愛那倒是十分甜蜜。 ——愛你必定有原因,但是不愛你就不需要任何理由。 既然結婚了,為什么又要離婚呢?感情不合?性格不同?不在一個層次?格局大不相同?無論是哪一種理由,都可以導致夫妻離婚。 有人說,結婚不一定幸福,但是離婚,一定是為了尋找幸福。 看來,離婚的人們不開心——只有痛苦的婚姻才會選擇離婚,離婚就是為了尋找自己的幸福。 父母雙方尋找自己的幸福而離婚,可是你想過沒有,這樣將給自己的子女帶來多大的痛苦。 有人尋找幸福,有人必須面對痛苦。 無論你離婚以后待子女怎么好,這個單親家庭子女的痛苦你無法改變。 離婚后,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 有關規定這樣說,離婚后,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愿。 也就是說,當子女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當子女可以判斷是非,子女就有權決定自己要同誰一起生活的,你們就應該、也必須尊重孩子的選擇。任何一方強求孩子隨他而去,都不會受到法律的保護。 那么,父母離婚以后,親生子女是跟著父親好呢,還是跟著母親好呢?這個問題在很多網絡平臺展開過激烈的討論,眾說紛紜,理由也相當充足。無論是跟著誰,都有利與弊。 那就要看實際情況而決定! 就是法官也要做詳細的調查,看具體的情況而判定。 當子女有了判斷能力,究竟是跟著父親好,還是跟著母親好呢? 有人說,跟著爸爸男方幾乎拿不到撫養費,跟著媽媽,幾乎沒有不要撫養費的。所以還是跟著媽媽合理,有出錢的,有出力的。 這一種說法的確現實又切合實際。生活中的確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只有個別家庭恰恰相反。 有人說,在我國,“男主外,女主內”的生活模式十分普遍,有些女性甚至在婚后直接成為了全職家庭主婦,基本不會離開家中半步。 在這種情況下,媽媽陪伴孩子的時間必然會遠遠大于爸爸,母子/母女之間的情感基礎會更加穩固。 按照這種方法來說,那就是子女跟著母親好。或者說子女懂事以后他也情愿跟著母親。就像那一句臺詞:世上只有媽媽好。 無論你爸爸再好,他常在外打拼,與子女接觸的時間畢竟有限。 當然,現實生活當中也有特別偏向媽媽的,也就是說,她情愿跟著爸爸生活,從而減輕媽媽的負擔。 有人說,秉性自律自控自己的,能擔起責任的,對生活事物有規劃的人,不論爸媽,哪個都可以跟。 也就是說,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因人而異。有的爸爸比媽媽還要好——也有孩子跟父親,身心,學習,自理能力都照顧的非常好。 還有人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你隨著媽媽去了,除了媽媽一個人是親人之外,其他的人全部是外人。就算是再有了同母異父的弟弟或者妹妹,也不能與自己完全站在一起,或者說到那個時候,人家又把你的弟弟妹妹當成了寶貝,你還是干傷心。 如果是跟著爸爸,就算爸爸再結婚,那也只是一位外人,身邊的大多數還是原來的親人。 也曾經有人這樣說,你就跟媽媽去吧,沒人敢欺負你。你的媽媽一個人可以搞定他的全家。 現實當中絕非這么簡單,如果他那樣霸氣,還會再離婚。結婚離婚離婚結婚,你跟著媽媽能走多少家呀? 所以說,是跟著爸爸還是跟著媽媽既要考慮經濟條件,又要考慮兩個人的性格,還要考慮你們的心情,更要考慮你所要生活的環境。 親愛的朋友,你說是這樣嗎? ![]() ![]() 情感 ![]() 點分享 點喜歡 點點贊 點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