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濕疹、蕁麻疹只是夏天出來煩人嗎?只要你體內濕熱未除,喝點酒、生點氣、被窩熱、撓撓癢等等都可能把它們引出來。誰在那咔咔撓,百草君要叫停!今天就說說體內的濕熱,也說一個醫圣張仲景專門治皮膚問題的一個經方。 濕熱到底是什么? 1濕 水濕一部分從外部環境而來,如潮濕的環境、雨雪等外邪侵襲引發的,這種濕引發的疾病有重濁、粘滯、趨下的特性;另一部分則是內濕。張景岳曾說:苦思難釋則傷脾,情志不暢影響肝的疏泄功能,而肝疏泄靠脾升胃降協調,平時如果愛吃肥甘厚膩、嗜酒、過飽、無規律飲食,都會傷及脾胃,引起食滯、濕阻、氣滯;脾胃主運化,如果運化功能失常,則水濕內停,這些淤滯的濕,時間一久就會郁而化熱! 2熱 本身是一種邪氣,致病具有炎熱升騰的特性,被稱為火熱之邪,熱也可以因機體臟腑功能失調產生,引發內熱。也可以因為外邪,或者人身體機能亢進,陽盛陰衰。 濕與熱在我們身體到處流竄,其實也是一個巨大的隱患。濕熱引發發熱、頭痛、口苦、胸痞、尿黃短、舌紅。當濕熱流注于關節,則得濕熱痹證,關節筋脈腫痛;濕熱侵犯臟腑,能夠引發脾胃濕熱,脹滿、惡心厭食、大便糖稀;肝膽濕熱,則肝區脹痛,發冷怕熱交替,口苦或身黃;膀胱濕熱,則尿急、尿頻;腸道濕熱,則腹痛腹瀉、甚至便血;濕熱在皮膚,則容易變成反反復復的濕疹、皮炎、汗皰疹、蕁麻疹、皮膚瘙癢等等。 一碗湯趕走濕熱 《傷寒論》262條:“傷寒,瘀熱在里,身必黃,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之。”我們想象一下,濕熱的環境像不像一個密不透風的屋子,這時候就需要打開窗戶,讓邪氣散出去,再把體內濕熱順利運化出去。那么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為什么有表里雙解的作用呢? 1 開毛孔 皮膚的病是要治肺的,肺主皮毛,本質是“瘀熱在里,證偏上焦”,《神農本草經》有言:麻黃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標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癥堅積聚。杏仁“下氣”。麻黃主升散,杏仁肅肺主降下,二者相配,一宣一降,透達氣機,令瘀于上焦的濕熱得以外越,邪有出路。它們為憋悶的「房間」開了一扇窗。 2 清濕熱 身體里面還有的濕熱怎么去除,就要用到連翹。雖寫的是連翹,實則用的是連翹的根部——連軺,主下熱氣,宜陰精。體內的濕氣則選用赤小豆和桑白皮來調治,赤小豆下水,利水逐津,桑白皮瀉肺平喘,利水消腫。把盤踞在體內的濕熱化掉,濕熱就沒辦法再往皮膚上走了。 3 護脾胃 張仲景重視脾胃的作用,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中也能看出。大棗、干姜、甘草的使用,可以說出動了「脾四味」中的三味。皮膚問題與脾胃也有緊密的關系,脾胃好,濕熱才能順利運化,也不會再生濕熱。干姜溫中、大棗主心腹邪氣,暗中養脾平胃氣,通九竅,甘草調主五臟六腑寒熱之氣,調和諸藥。全方清瀉濕熱之力,讓你再也不被濕熱引發的皮膚問題困擾。 這個方法適合絕大多數濕疹,此方也被應用于蕁麻疹、皮膚瘙癢、異位性皮炎、水痘、帶狀皰疹、風疹、銀屑病、癢疹等皮膚病。用之前別忘了請專業醫師辯證施治。 參考資料: [1] 李萍, 黃正蓉, 張思嘉,等.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在皮膚科中的應用現狀[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0, 12(6):4. [2] 竇一田, 曹式麗. 《傷寒論》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之濕熱兼表與瘀熱在里證辨析[J]. 遼寧中醫雜志, 2008, 35(12):2. [3] 游本鏗, 陳明. 《傷寒論》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證探析[J]. 吉林中醫藥, 2014(8):4. [4] 徐樹槐. 加味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治療慢性蕁麻疹30例[J]. 四川中醫, 2004, 22(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