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統計,202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共有212.3萬人通過了資格審查,通過資格審查人數與錄用計劃數之比約為68:1。這個競爭比之所以看不去不太高,是因為國家公務員考試中的絕大多數招錄崗位,都對報考者有較為苛刻的要求,比如必須是應屆畢業生;必須是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必須是某某專業;必須有幾年的基層工作經歷等。 如果限制條件不那么苛刻,報考的人數肯定會更多。像國考中的一個“三不限”的崗位,僅招1人,報考人數卻超過兩萬,可見很多年輕人非常向往成為一名公務員。在各種主客觀因素的疊加影響下,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加入公考生隊伍,公考生人數一直在高位。而且有相當一部分公考生,是連續多年參加公務員考試的“老手”,他們中有一些人還好幾次入圍公務員面試。雖然大家對公務員職業非常有興趣,但并非所有人都了解公務員這個職業,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報考公務員,是因為看到身邊的同學都在報考,就跟風報考;或許是被父母逼著參加考試的。其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公務員,如果沒有以下這3種能力,就不要考公務員,就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考上了,也很難被組織重用。 第一種能力:強大的心理調節能力在考公務員這個階段和考上了公務員之后的階段,心理調節能力的強弱,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成功的幾率。高校畢業生備考公務員,很辛苦,心理壓力很大,他們要想取勝,就必須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不僅每天要做大量的習題,還要時刻關注時政,提升自己的敏感度。不少人在備考階段選擇放棄,就是因為不能很好地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而那些心理調節能力強的考生,不僅能走到最后,通常也能考出更高的分數。 考上了公務員,心理調節能力同樣重要。現在的公務員,可沒有以前那么清閑,他們有大量的日常工作要做,同時要抽出時間完成“上面”交辦的臨時任務。遇到脾氣不好的上級領導,經常挨罵是免不了的;一些基層公務員,還可能會被不明事理的老百姓責備、挖苦。除了工作上的壓力,謀求晉升的失敗,也會給公務員帶來很大的壓力。有些公務員,情緒波動大,就是覺得自己在崗位晉升中沒有得到公正對待。比如某局機關,要在單位內部提拔一位副科級干部,作為后備干部的小趙和小齊均符合條件。組織權衡再三,最后把小齊列為提拔對象。如果小趙認為自己受了委屈,開始變得消極,以后估計很難再有被組織重用的機會;但如果小趙心理調節能力很強,懂得自我安慰,能迅速總結經驗教訓,且積極地應對工作,過不多久,晉升的機會就會再次降臨到他的身上。 第二種能力:很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和應變能力溝通能力是每個職場人士都要具備的能力,當你向上級表達觀點或提出建議;當你向下屬布置工作;當你向同事尋求幫助,都要恰當、合適、得體地溝通,這樣才可以既把事情辦好,又能讓大家在辦事過程中有愉快的體驗。可能有一些人會認為,處在體制內的公務員,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弱一點沒有關系,他們有體制的保護,就算得罪了上級,也不會失業。確實,公務員只要不違法違規,一般不會丟掉工作,但得罪了上級,被組織重用的可能性就基本喪失,事業發展會面臨重重阻力。 客觀地說,在體制內工作,上級和同事都不能得罪。得罪上級,可能會被“穿小鞋”;得罪同事,平時工作就不會那么順暢。另外,公務員不僅要有很好的溝通協調能力,還必須具有極強的應變能力,面對突發事件能審時度勢、臨機制變;在問題面前能保持理性和冷靜;布置重要任務時會提前做好摸底排查工作。 第三種能力:具有可以抵擋得住金錢或其他方面誘惑的能力當級別晉升了,地位就高了,手上能調控的資源就多了,參與很多重大決策的機會也就多了。這些決策對社會資金走向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必然會有“蒼蠅”蜂擁而至。為了達到目的,他們會用金錢或其他手段,腐蝕那些擁有較大話語權的公務員。鑒于此,選擇從事公務員職業,就一定要具有可以抵擋得住金錢或其他方面誘惑的能力,不能被金錢擊倒,不能利用公權為某些人謀利,成為他們的馬前卒、“附庸品”,否則終將會變成階下囚。準備考公務員的高校畢業生,應該對照上面3點認真審視一下自己,看看自己究竟適不適合當公務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