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是我們生活中很熟悉的食材了。《本草綱目》中說過,苦瓜有“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的功效。可對于很多小朋友來說,在童年的幾個“至暗時刻”中,除了見牙醫之外,估計吃苦瓜也能算一個。 其實,吃苦瓜也是有竅門的,如果用刀或勺子將苦瓜內的瓤和白膜剔除干凈,苦瓜的苦味就會少很多。天氣漸暖,趁著氣溫還沒升高太多,趕緊來收藏一下幾種清熱解暑的苦瓜做法吧。 苦瓜釀紫薯,甜蜜中略帶苦澀,是備受好評的一種小吃。圖/網絡 01 涼拌 | 冰鎮再吃苦味消 涼拌,是“吃苦”的首選,這是因為低溫可以有效降低味蕾對于苦味的敏感度。如果我們將拌苦瓜冰鎮再吃,也能更好地降低苦味。 清脆爽口的苦瓜,定要佐以晶亮的香油,愛吃辣的再放些鮮紅的辣椒絲調味。夾上一片放進嘴里,苦瓜的清香與香油的香醇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微苦的口感可瞬間喚醒味覺。 涼拌苦瓜,清熱又下火,是受歡迎的家常菜。 幾經咀嚼后吞咽下肚,苦味之后,一股甘甜又隨之在嘴巴里蔓延開來。真可謂是“苦盡甘來”了。 02 炒| 雞蛋打造家常菜 苦瓜炒雞蛋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家常菜。許多人不愛吃苦瓜,好在有更多人愛吃炒雞蛋。 雞蛋是苦瓜的靈魂伴侶。圖/網絡 苦瓜炒雞蛋的口感比較醇厚。苦瓜被蛋液緊緊包裹,入鍋后,油汁混著蛋液裹在苦瓜表層,使得本就順滑爽脆的苦瓜更加鮮滑。雞蛋的鮮嫩,勾出了苦瓜的澀甜。若是偶爾食欲不振,就來一盤苦瓜炒雞蛋試試吧。 03 釀 | 可葷可素好味道 客家人常做釀菜。許多人避而不及的苦瓜,在客家人眼里,卻是制作釀菜的合適食材。 將苦瓜切小段后掏空,喜歡吃素的就放些紫薯、南瓜;喜歡吃肉的就放些肉泥,小小的苦瓜圈也能帶來幾種不同的體驗。 去除苦瓜瓤,是制作釀苦瓜的第一步。圖/網絡 若是放肉泥,客家苦瓜釀多以五花肉入餡,根據個人口味偏好,或蒸或煎或燴。苦瓜的清香伴著肉餡的鮮美,去除了油脂的肥膩,增加了一份苦瓜的清脆。 菜做好了端上桌,趁著熱氣尚未飄散,定要來一塊苦瓜釀。第一口脆嫩清爽,第二口肉餡咸鮮,舒爽又滿足! 將鮮肉餡加入掏空的苦瓜圈,苦瓜的脆嫩與肉餡的鮮美交織。圖/網絡 04 煲 | 和五花肉創造“神仙搭配” 當苦瓜遇上五花肉,不止能做苦瓜釀,煲湯也是一種神奇的搭配。 鮮嫩清爽的滋味,來源于湯中肥瘦分明的五花肉,來源于青翠的苦瓜,也來源于額外加入的香菇丁,湯汁濃稠、營養均衡。 第一次喝的人,若是試探性地嘗一口,必然會被順滑的口感征服;再來一口,就是先苦后甜的味道。這味道刺激了食客寂寞許久的味蕾,讓人回味無窮。 來一碗苦瓜煲,開胃。 酸、甜、苦、辣,每一味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苦瓜雖苦,只要烹飪得當,也能轉缺點為優點。關于吃苦瓜,你有什么特別的心得可以分享嗎? 文丨Chen 編輯丨鶯時 |
|
來自: 昵稱63703230 > 《吃貨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