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有過這樣的體會,睡覺時枕著左胳膊,醒來的時候感覺胳膊上有千萬只螞蟻爬過一樣,你用右手掐一下胳膊,一點都感覺不到疼。 經常久坐的人,經常不勞動的人,或者勞動強度根本就不夠的人,容易產生淤堵,氣血運營不暢。在這種情況下,就非常容易出現身體麻木。 尤其在中年人身上比較明顯,有時候睡醒一覺感覺身子一邊兒麻,或者是手麻,要等一會兒才能好,久而久之,就變成了長期性麻木。 氣虛則麻,血虛則木中醫認為,氣虛則麻,血虛則木,通常來講,很難將麻和木完全區分開來,往往麻木并存,所以四肢麻木,其病機在于營衛不足,氣血陰陽俱弱,由于外受風寒邪氣而使陽氣痹阻,血行不暢而導致的血痹。 當一個人氣虛血虛的時候,人體會自然地將氣血優先供給到重要臟器,肢體末端在得不到氣血濡養的前提下,出現麻木的感覺就在所難免了。 氣血不通該怎么辦?那就得去疏通氣血了。疏通氣血的方子有很多,今天給大家介紹這個方子是出自醫圣張仲景的經方,是專門用來治肢體麻木的方子,不管是頭皮麻,還是胳膊麻,還是手麻,腳麻都是管用的。這個方子便是:黃芪桂枝五物湯。 黃芪桂枝五物湯出自《金匱要略》,原文: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意思是說,肢體疼痛麻木的同時伴有外證時就可以選擇黃芪桂枝五物湯。黃芪桂枝五物湯的功效為益氣溫經,和血通痹之功效。主治血痹,肌膚麻木不仁,脈微澀而緊。 治麻第一方——黃芪桂枝五物湯此方被稱為治麻木第一方,方中組成有黃芪、桂枝、芍藥、生姜和大棗。 黃芪作為君藥,味甘性溫,補益在表的衛氣。桂枝散風寒而能溫通經脈,配伍黃芪,能夠益氣溫陽,和血通經;桂枝也可以借助黃芪的益氣功效,起到振奮衛陽的作用。黃芪可以借助桂枝的發散作用,達到固護衛表而不使邪氣留滯的效果。 為什么要用黃芪補氣?氣血的源頭不足了,沒有足夠的能量來推動氣血,就會導致氣血不通。所以,要疏通氣血必須先補足氣血。黃芪不但可以補氣,還有膨脹之力,補足了氣后推著氣血往前走,就能把原來不通的地方打通啦。 芍藥養血和營,濡養肌膚以通血痹,與桂枝合用又能夠調和營衛表里,與桂枝一起都是臣藥。生姜辛溫,能疏散風邪,增強桂枝溫散之力。大棗味甘性溫,能益氣養血,幫助黃芪、芍藥的發揮補氣養血的作用,同時大棗配生姜,也能夠起到調和營衛的作用。 此方還可以辨證使用在氣虛血滯中風之后,出現了半身不遂,這類患者的舌苔舌淡,脈象微澀而緊。或者肢體無力,或者半身無汗,身體瘦削,氣短沒有力氣,以及產后、經后身體疼痛等病癥上。 如果舌質紫暗,脈沉細澀,還可以加當歸、川芎、紅花、雞血藤。 治療產后身痛可重用黃芪、桂枝。下肢疼痛加獨活、牛膝、木瓜,上肢痛加防風、秦瘟、羌活,腰疼重加杜仲、川斷、狗脊、肉桂等。 一個小動作,預防中風,手腳麻木因為生活方式的改變,玩手機,忙工作,不運動就容易導致身體麻木。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小動作,對治療便秘,預防中風,緩解手腳麻木有一定的效果。 十指抓伸可謂是最簡單、最方便、最實用的健身方法。這個動作,站、走、坐、臥都可以練習。 咱們練習的時候,注意 肩、肘自然放松,手指張開,充分握拳、伸直為一次。頻率為90~120次/分鐘,盡力抓伸到最多次數。 開始練習時,不要過勞,太累了就歇一會兒。反復多次,抓伸的數量每次都有提高。 除此以外,還有一個簡單的動作,男女老少都適合,那就是拍打。閑暇時可以拍打自身的胳膊、小腿內外側,促進血液循環流通,預防及治療手腳麻木、無力。 |
|
來自: 九龍池dn5pzqmi > 《中醫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