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臟腑理論里,“腎”是一個比較超然的臟腑。它五行屬“水”,主藏精,有納氣等多種生理功能。 ![]() 《黃帝內經.靈樞》:“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夺t宗金鑒》更是稱其為“先天之本”。可見,腎在臟腑里是非常重要的。 實際上,對于養生而言,“腎”最被人關注的就是它“內蘊元陽、元陰”。也就是說,人身陰陽之根本,都齊集于腎一臟之上。它要是有什么虛損不足,對健康的影響是比較全面的。 既然大家都對腎這么重視,自然就會加倍的呵護,所以,相對來說,元陽元陰受損的幾率是比較小的。 ![]() 但生活中很多不好的習慣,卻又在不知不覺中損耗著人身之陰陽。中醫說“久病及腎”。也就是說,很多小問題,可能一開始并不會影響到腎中之陰陽。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乃至逐漸波及到它而已。 所以,盡早、及時地發現一些小問題,防止“久病及腎”,對于養腎、養生都是至關重要的。如下七個表現,或是腎有點不好的“征兆”。最好別忽視,盡早調理養腎才是關鍵: ![]() 1、口中發咸: 根據五行、五臟、五味的對應關系,酸苦甘辛咸五味里,因為咸屬水,和腎對應的就是“咸”。正常情況下,腎中陰陽平衡,也就是一種“水火既濟”的狀態,我們的嘴里是沒有什么異味的。 當陽氣不足以溫煦腎中寒水,陰水泛濫,嘴里也就會出現“咸味”。一般來說,這是腎中陽氣有點不足的征兆,最好能及時溫養陽氣,陰陽平衡,咸味自然就會消退。 ![]() 2、多恐易驚: 雖然我們常說恐懼是“膽量小”的表現。但是,根據七情和五臟的對應關系,“怒喜思悲恐”五志里,和腎對應的就是“恐”。這種恐,是莫名其妙的,不需要外因誘發的“恐懼”,和天生膽小不是一回事。 這種莫名其妙的恐懼,一般也是腎中陽氣不足所致?!端貑?臟氣法時論》:“心澹澹如人將捕之”。也就是說是一種不由自己控制的恐懼感。當腎中陽氣不足,無法溫精化氣,少陽膽氣也就不足,從而出現不由自主的害怕。此時,還是應該溫陽化氣來調理。 ![]() 3、常夢到水: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做夢老是夢到發大水,或者其它跟水有關的場景,多數也是腎中陽氣不足,陽虛不能制水的反應。最好也能及時調理。 4、常打哈欠: 《靈樞·宣明五氣篇》:“腎為欠”。欠就是指打哈欠,也包括伸懶腰等等,本是睡眠不足的反應。如果睡眠良好,卻又不停地打哈欠,一般就是腎中精氣不足所致,也就是“精氣神”里的精。 中醫有云“精化氣、氣化神”,精氣不足,也就導致精神不振。所以,經常打哈欠的人,大多也應該及時滋補精氣養腎。 ![]() 5、怕冷是腎虛: 陽虛則寒,怕冷大多是陽虛不足引起。但是,有的人怕冷是有特點的,他們必定是身邊最先穿上秋褲的人,也是最后脫去棉襖的人。別人覺得熱,他還是有點冷。 這就是“腎為先天之本”所決定的。腎中元陽,為全身陽氣的“根”,元陽不足,全身陽氣都可能后繼乏力。所以,格外怕冷的人,大多也應該溫陽調理。 ![]() 6、面色黧黑: 五臟五色對應的關系里,北方黑色通于腎水。為什么熬夜的人臉色發黑?老年人臉上有老年斑?這些,其實都是腎氣開始虧損造成的。 人的膚色,雖然有白凈和黝黑之分。但如果面色發黑、而且是一種黑而沒有光澤,焦黑或者黑中帶黃的黑色,一般也是腎中陽氣不足,陰寒過甚而成。最好能及時調理一下。 ![]() 7、腳后跟疼: 腳后跟是足少陰腎經的循行之所。當我們負重走路太長時間后,腳后跟會有點酸痛,這是因為“久行傷筋”之說。如果沒有長途行走的情況下,也會有腳后跟疼的感覺,一般也是腎氣不足、精氣虧虛所致。 腳后跟附近的然谷穴,正是足少陰腎經經水蒸化之所。精氣不足,然谷穴后的少陰經氣也就不足,腳后跟會出現酸痛的感覺。這時候,也應該填補腎中精氣來調理了。 ![]() 總之,腎為后天之本,內蘊元陽元陰,還內藏先天之精。它的充足,直接決定了身體的強壯。上述七種感覺,都是腎中陰陽精氣不足的表現。最好別忽視,能及時調理一下,使陰陽平和、精氣充足,身體自然會更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