捫心自問,作為家長,你用言語辱罵過孩子嗎?
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
在家里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幾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郁“,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以這個為前提,我們來談談育兒過程中的“語言暴力”這把隱形的刀劍。
“ 我真的好恨我的爸爸媽媽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游戲,不是貪玩,而是......
你知道世界上最恐怖的刀和槍嗎?
與身體上的暴力相比較,語言的暴力帶來的傷害更加巨大!
在我國,至少有百分之68的人在童年時期遭受過語言辱罵,而這些字眼通常都是出自父母之口。
對人格的貶低,對行為的辱罵,是極其的傷害幼童自尊的。
來聽一下,常見的辱罵字眼:
“你為什么不跟XX比,你會什么?”
“你不丟人我還丟人呢,滾出去”
“我怎么生了你這么個孩子?”
“是人都比你強。”
"生你這么個賠錢貨,你有什么用?"
“你才多大打扮的花里胡哨,出去騷給誰看?”
“我是你媽,我什么都要管,你就得聽我的?!?/span>
““你怎么不去死?吃我的用我的,有本事出去橫?””......
作為一個成年人,聽完這樣的辱罵,都會感到特別悲傷乃至憤怒,
你知道嗎?監獄中的少年犯,童年時期都曾遭受過嚴重的語言暴力,這是一種對人格的極致摧殘,會使青少年本就脆弱的心智受到不可逆轉的傷害。
李玫瑾老師曾經在一檔節目里公開說過:絕大多數青少年犯罪案,主要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童年所受到打壓,成年后渴望復仇,渴望補償,產生暴力情緒。
網上流傳過這樣一個視頻:
在國外的一個超市里,兒子正在打游戲,父親很生氣兒子不務正業。
隨即對兒子說:“有種你就別活了”,并且拿了一把上膛的手槍放在柜臺上。
父親萬萬沒想到,兒子會在他轉身的那一瞬間,對準自己的腦袋扣下了扳機,選擇了自殺。
沒人知道這個孩子生前承受了怎樣的辱罵,但是我敢確定這個孩子不是第一次遭受人格的鄙視。
但是他選擇在一把槍的面前,扣下扳機。
殺死他的是槍嗎?根本不是,是父親的暴力,一種名為語言暴力的武器,扎人心神,刺骨三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