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學習唱歌的朋友都聽說過真聲和假聲,會習慣性的認為,那種不用力、很自然就能唱出來的聲音就是真聲,而那些需要我們夾著嗓子去唱的聲音,那種聽上去非常尖銳的聲音,就是假聲。 什么是真聲? 簡單的說,我們平時講話的時候用的就是真聲,它是靠聲帶振動發出來的聲音,當我們在發真聲的時候,兩片聲帶會靠攏并整體發生震動,此時如果我們想放大自己說話的聲音,那么只能是通過提高聲帶的張力來調節音的高低,所以說真聲完全依靠的是聲帶振動,也就是固體振動來發出聲音,所以聽上去會顯得比較結實、明亮。在唱中音或者是低音的時候,會習慣性的運用真聲,聽上去跟我們平時講話時的聲音差不多。 其實對于目前大多數流行歌曲而言,歌手在演唱的時候都使用真聲在演唱,這樣聽上去會更加的親切,更加的自然,更加的口語風。但由于真聲的音域范圍比較窄,如果只會使用真聲唱歌,那么適合我們唱歌的歌曲就會非常的少。想要唱高音或者低音,就需要通過假聲來唱,當我們在從真聲切換到假聲時,此時就有一個過渡區域,這個就是換聲區。 什么是假聲? 是針對“真聲”而言,指發聲上的一種特殊技巧。假聲音量小,離生活語言音色遠,給人一種嬌柔感,常常運用在高音頭聲區。 發假聲時,聲帶部分邊緣振動,邊緣變薄并明顯拉緊,同時室襞外展,會厭軟骨上舉。由于聲帶邊緣很薄,兩側聲帶便不能緊密相貼,振動時呈縱向(即上下)進行,聲門留下一條縫隙,所以發聲時耗氣量比真聲要多。在發低的假聲時,聲門的裂隙幾乎相當于整個聲帶的全長,隨著假聲音高的上升,聲門裂隙也逐漸變短,唱到假聲的最高音時(約在c3以上),聲門裂隙就變成了一個小小的橢圓形裂隙(或稱菱形小洞)。 我國民歌演唱中,也常見運用假聲藝術的,如湖南的高腔,青海等地的花兒,內蒙的爬山調、長調等。在中國戲曲傳統聲腔演唱中,有不少劇種、行當也常常運用假聲演唱,例如京劇、漢劇的旦角,川劇、秦腔、豫劇的丑角,等等。在運用中有采取真假結合的,也有用假半音的,即上假下真。 什么是混聲? 是真聲和假聲兩者想混合的聲音。其發聲狀態為:從低聲區開始,就使聲帶邊緣變薄,參入少量假聲,隨著聲音的上行,假聲成分逐漸增多,但仍不失少量真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