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方常見疾病治癥:胃酸 【治病策略】 1、胃食管返流的舌苔:舌苔白厚、或者黃(食油膩者也會舌苔發(fā)黃),舌質(zhì)量紅,舌體兩側(cè)(對應肝膽)亮(表示水濕)(表肝強脾弱),舌尖乳頭輕微隆起發(fā)紅(頭天喝酒的人也會舌尖乳頭隆起)。主要兩個特點:舌色紅、舌邊潤亮。 2、胃寒,病人吐酸嘔酸,胃口不好,用吳茱萸湯。這種寒都是因為肝寒造成的,所以臨床上,長期喝酒的人、慢性肝炎、肝硬化、胃下垂等都有這個現(xiàn)象。吳茱萸湯是止嘔酸的圣藥,實際上這酸是從肝里來的,肝液進入胃裹面的時候是酸的。 3、旋覆花,代赭石-->過食甜食,預防胃酸。 4、旋覆花代赭石制酸力量很強,如果用后胃酸仍在說明賁門有潰瘍或其它,此時應加用陳皮與草果(前提是患者完全停吃咖啡甜食與奶制品)。因此中藥不但可以用于治療,亦可用于診斷。 【辯證診斷】 1、胃食管返流的舌苔:舌苔白厚、或者黃(食油膩者也會舌苔發(fā)黃),舌質(zhì)量紅,舌體兩側(cè)(對應肝膽)亮(表示水濕)(表肝強脾弱),舌尖乳頭輕微隆起發(fā)紅(頭天喝酒的人也會舌尖乳頭隆起)。主要兩個特點:舌色紅、舌邊潤亮。 【辯證治則】 1、吃到寒涼藥會打嗝,就知道胃本來就是寒涼的。胃寒根據(jù)嚴重情形,有三個經(jīng)典方劑: (1)里寒非常嚴重,四肢冰冷,腸胃已經(jīng)不蠕動了。用四逆湯、茯苓四逆湯; (2)癥狀稍輕,病人感到里面冷,吃東西沒有胃口,也吃不下,用理中丸; (3)最輕的癥狀,病人吐酸嘔酸,胃口不好,用吳茱萸湯。這種寒都是因為肝寒造成的,所以臨床上,長期喝酒的人、慢性肝炎、肝硬化、胃下垂等都有這個現(xiàn)象。吳茱萸湯是止嘔酸的圣藥,實際上這酸是從肝里來的,肝液進入胃裹面的時候是酸的。 2、胃癌下血、腸胃出血用黃土湯;吞不下東西,加利膈湯;吐血,柏葉湯;胃酸,加旋覆花代赭石。 3、胃酸,火燒心,旋覆代赭湯一劑下去胃馬上舒服。胃酸主要是甜食吃得太多?,F(xiàn)代人得胃酸是甜食吃得太多。所以病好了要停甜食,可以吃蔗糖。 4、胃酸反逆:旋覆花二錢、代赭石二錢。如果用后胃酸仍在說明賁門有潰瘍或胃癌,此時加陳皮二錢 草果三錢。 5、旋覆花代赭石制酸力量很強,如果用后胃酸仍在說明賁門有潰瘍或其它,此時應加用陳皮與草果(前提是患者完全停吃咖啡甜食與奶制品)。因此中藥不但可以用于治療,亦可用于診斷。 6、烏梅丸可用于蛔蟲癥、胃酸過多癥、胃潰瘍、腸絞痛、慢性腹瀉等。此外亦用于上熱下冷之厥陰病證。 7、膽汁返流性胃炎,胸骨后燒灼感、胃部灼痛:柴胡12克,旋復花15克,黃芩9克,白芍15克,枳殼12克,黃連9克,吳茱萸3克,蒲公英30克,浙貝母12克,郁金15克。 【辯證比較】 1、(1)安中散:用于偏虛之慢性胃脘痙攣性疼痛。本方主要用于神經(jīng)性胃痛(胃神經(jīng)癥)、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爛、胃酸過多癥(疼痛)、胃下垂癥、慢性胃炎等;亦可用于幽門狹窄、胃腫瘤、婦女之血氣刺痛(兼有郁血之神經(jīng)性疼痛)、痛經(jīng)、惡阻、癔病等。 (2)四逆散:心下部疼痛,心下急。 (3)大柴胡湯:心下部疼痛,實證之胸脅苦滿。 (4)柴胡桂枝湯:心下痛,腹壁緊張。 (5)芍藥甘草湯:腹痛,腹肌拘攣。 (6)堅中湯:心下痛,腹肌緊張,嘔吐。 (7)良枳湯:心下痛,心下微硬,痙孿性疼痛。 (8)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心下痛,臍旁動氣為特征。 (9)丁香茯苓湯:心下痛,重度虛證。 【民間方法】 (僅供參考而已,大部分只對特定情況有效。真正治療或除根請認真閱讀臨床指導等內(nèi)容) 1、胃痛、胃竇炎、脹氣吐酸:大蒜頭(最好用獨頭蒜)一兩,干桔皮半兩,蘿卜籽2錢,煎一碗湯加紅糖一次服下,一日三次,飯前空服,用5天可愈。忌酒、辣、冷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