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而全面的西方史內容 只有我這有 【十字東征】第 42 篇文章 終于,1183年,隨著成吉思汗的勢力不斷壯大,他被擁立為蒙古的大汗,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蒙古是蒙古部的大汗,不是未來蒙古帝國的大汗。 成吉思汗當上蒙古部大汗的消息傳出去之后,克烈部的脫里很高興,并送上了祝福。札木合就有點意思了,當使者將此消息告訴他后,他有些不愉快,但也礙于情面沒有翻臉,而是指桑罵槐,將擁立成吉思汗的兩個人罵了一頓,說:“這倆人太不地道了吧!當初我和鐵木真在一起的時候,為何不擁立他做汗,非得等我們分開了才擁立他做汗,這不是明擺著破壞我和我的兄弟鐵木真之間的關系嘛!” 不久之后,札木合找了個借口進攻成吉思汗,什么借口呢?原來是札木合的一個兄弟跑去成吉思汗那里偷馬,而且偷的還是成吉思汗舅舅的馬,結果,這個兄弟偷盜未遂,被射死了。 札木合于是組織了十三部人馬,共三萬大軍,浩浩湯湯地殺向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一看這架勢,也組織了十三部人馬。 札木合組織的十三部,都是與成吉思汗有血海深仇的;成吉思汗組織的十三部,基本都是一群烏合之眾。 這也就是著名的“十三翼之戰”,結果成吉思汗敗北,雖然這一次他失敗了,但好在元氣未傷。 這場戰役,也是成吉思汗一生中僅有的敗筆。 札木合勝利之后,將抓獲的俘虜扔到沸騰的大鍋里面給煮了,據說有七十大鍋。 由此可見,札木合對于成吉思汗是有多憤恨。 與札木合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成吉思汗對待俘虜的方式非常寬容,當然,是在蒙古部落,出了蒙古,成吉思汗的血腥程度不比札木合差到哪去。 札木合在“十三翼之戰”后,發現成吉思汗還硬朗地活著,勢力還比以前大了不少,于是又一次組織了聯軍殺來。 成吉思汗采納了博爾赤的建議,任憑札木合如何叫罵,就是不出戰,等到對方筋疲力盡之后,成吉思汗率領大軍殺出,一鼓作氣將札木合的聯軍射成了刺猬。 在擊敗札木合后,成吉思汗終于可以騰出手去援救自己的義父脫里了,怎么回事呢?原來在之前,脫里又被自己的弟弟推翻,成了草原上的“流浪可汗”。 脫里先是投奔了西遼,后來被西遼的皇帝趕了出來,等到成吉思汗找到他的時候,脫里正在擠羊奶。 這一次有了成吉思汗的撐腰,原先克烈部反叛脫里的人一溜煙跑去了乃蠻部,脫里再一次坐回了可汗的位置。 成吉思汗在擊退札木合、重新將脫里扶上克烈部可汗的位置上后,得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是什么呢? 蒙古部的仇敵塔塔爾部得罪了金國皇帝,金國丞相完顏襄便派大軍來圍剿塔塔爾。 完顏襄在進攻之前,派人來聯絡成吉思汗及其他部落,成吉思汗與脫里相約一起攻打塔塔爾。 塔塔爾被大金、蒙古和克烈的聯軍打得落花流水。事后,克烈部的脫里被金國封為王爵,看來在此時的金國眼里,脫里的地位要高于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與脫里接下來一起去征討乃蠻,乃蠻在蒙古六部里面是最偏西的一部,已經具備了國家的雛形,有固定的官職和文字,文明的程度非常高。 當時的乃蠻分成了兩個部落,由兩個親哥們分別統治,成吉思汗的聯軍遠道而來,激戰一天之后并沒有什么大的成效。 這個時候,札木合出來了,他挑唆脫里王汗,說成吉思汗此次是與乃蠻下了套,等著脫里往里面鉆,而成吉思汗呢,在一旁出工不出力,保存自己的力量,等著在脫里筋疲力盡的時候與乃蠻一起夾擊脫里。 脫里與成吉思汗表面上看起來其樂融融,但其實早就有了間隙,之前因為有共同利益才經常一起出動,如今經札木合這么一說,脫里心動了,立即退兵。 誰料,脫里在撤退的時候遭到了乃蠻大軍的圍困,脫里眼看自己危在旦夕,于是向成吉思汗求救。 成吉思汗不計前嫌,派大將博爾術前去救援脫里,最終,聯軍與乃蠻的戰爭算是打了個平手。 接下來,成吉思汗又與曾經的兄弟札木合發生了戰斗,在擊敗札木合的聯軍之后,有一個人跑來歸順成吉思汗,他叫只兒豁阿歹。 只兒豁阿歹在見到成吉思汗的時候,問:“您還記得嗎?有一次您騎著一匹馬,然后飛來一支箭,將您的寶馬射死了?” 成吉思汗想了一會,說道:“記得記得,是有這么一回事,那次還挺危險的,要不是我的手下及時又給我牽來一匹馬,我可能就要成俘虜了。” 只兒豁阿歹笑著說:“射死您那匹馬的,正是我,這次與札木合聯軍交戰的時候,差點射死您的,也是我。如今札木合大勢已去,所以我誠心誠意來投奔您,如若您不嫌棄,我愿意用一生的武藝為您出生入死。” 成吉思汗當然就接受了眼前這個人的毛遂自薦,還給他改了個名,他就是成吉思汗的開國四狗之一的哲別,在蒙古語中,哲別就是箭。 成吉思汗收服哲別之后,將曾經的死對頭泰赤烏氏也一并統一了。 1202年,成吉思汗召集部眾,發動了對塔塔爾的最后一戰,此戰之后,塔塔爾算是退出了蒙古草原的歷史舞臺。 就在成吉思汗滅塔塔爾的時候,蔑兒乞被脫里一舉蕩平,與塔塔爾雙雙退場。 現在蒙古草原上,只剩下了蒙古、克烈、乃蠻和汪古四大部,汪古一直是一個醬油黨,乃蠻目前距離太遠,此時蒙古與克烈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加劇,最終迎來了決戰。 成吉思汗的兄弟兼宿敵札木合,目前在脫里軍中。脫里將統帥的位置交給了札木合,結果札木合拒絕,悄悄離開了脫里,并帶信給成吉思汗:“兄弟,脫里的軍隊看上去很多,其實很脆弱,別怕,打他就是,你一定能贏。” 不知道扎木合為何要給自己的宿敵通風報信,有人后來分析,是因為扎木合和成吉思汗倆人都是英雄,扎木合也有英雄情節,他對于對手成吉思汗也有惺惺相惜的感覺。而反觀脫里,就仿佛是一個白癡,因此,扎木合覺得就算要打敗成吉思汗,也必須是自己,而不是那個蠢蛋脫里。當脫里將指揮權交給扎木合的時候,扎木合因此而拒絕,并給成吉思汗帶了口信,而后跑了。 成吉思汗與克烈進行了決戰,最終,脫里與兒子桑昆一起跑了,桑昆眼看父親大勢已去,將脫里扔下來自己跑了。 脫里又回歸到了流浪生涯,在行至一條河準備喝水的時候,被乃蠻部的巡邏兵一刀砍了。 桑昆周圍的部下也漸漸離他而去,桑昆在草原上流浪了一陣子后,去了西夏,去了新疆,在當地搶劫的時候被當地人說殺。 汪古部在這之后也選擇臣服于成吉思汗,如今,蒙古草原上的對手只剩下了乃蠻。 乃蠻在面對成吉思汗的時候,又該何去何從呢?且看下期! 目前【西方大通史】已更完四個系列(點擊文字可查看目錄),請君品鑒: 除此之外,本公號大系列希臘神話廣受好評,請君品鑒: 感謝各位的支持,敬請轉發點贊,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