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自上陣搏擊是鮑超打仗的一貫風格,不過他并不光靠蠻勇取勝。每次與敵人相遇,他的第一反應不是哇哇叫著拎兩把板斧往前沖,而是深溝高壘,以靜制動。在此期間,他四處派出間諜,對敵方將領的情報進行刺探和搜集,以便全方位了解其性格為人和行軍作戰的特點。 收集情報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實地偵察。在戰前的兩天,鮑超會帶著幾名營官親自到前沿,對敵方營壘及其前后左右的地形進行仔細觀察,并在回營后將觀察結果畫成草圖。 第三步是開“諸葛亮會”。營官們被全部召集到中軍帳,對照著草圖商討戰法,討論時大家可以暢所欲言,甚至于唇槍舌劍,互相辯論,總之是碰撞出的智慧火花越多越好。 開完會,定下戰策,就進入了執行階段。鮑超這時的要求是各司其職,不能再有任何異議,誰違反了規定,戰后即以軍法處置。 因為情報未搜集完整或形勢不利于倉促出戰,霆軍常有與敵人相持長達數十天的情況,但是一旦決定要打,就一定要打到贏打到底,而且必須是殲滅戰。有時部隊追潰敗之敵,一追就要追一兩天,在這種情況下,鮑超也不肯舍棄,他就是要打一股滅一股,這一股如果不滅掉,就絕不匆匆忙忙地另開一席。 曾國藩總結湘軍的基本戰術,謂“結硬寨,打呆仗”,鮑超雖非曾國藩一手提拔,卻將湘軍的這種戰術特點和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二郎河一役中,陳玉成率先敗于鮑超之手,營壘被霆軍擊破,所部死傷達萬余人。發現太平軍突進二郎河,多隆阿也揮兵殺到,李秀成拼命力戰,才勉強保住了六座營壘。 無論鮑超還是多隆阿,在用兵方面都不莽撞。他們知道這兩次能打勝仗都只是鉆了陳玉成急躁輕進的空子,太平軍仍擁有反敗為勝的足夠實力,因此天黑后就馬上收攏部隊,以防遭到反噬。乘此機會,陳玉成、李秀成方得以連夜突圍。 長江后浪推前浪,過去在湘軍大將中塔羅(塔齊布、羅澤南)齊名,如今多隆阿和鮑超已足以取代他們的位置,軍中呼為“多龍鮑虎”。陳李聯軍本有希望借三河大勝之勢橫掃湘鄂軍,但因為多隆阿扼守宿松,鮑超踞守二郎河,勝利之師在二人面前又變成了敗軍,原有計劃自然也就無法實現。實際上,陳李聯軍至此就停留在了太湖一線,未能再往前推進一步。 獲悉太平軍連勝的勢頭被遏制,胡林翼斷言:“賊(對太平軍的貶稱)不能乘著我軍士氣沮喪之機,合力繼續進行攻擊,單從這一點來看,我就知道他們走不遠了。” 話雖是這么說,但經過三河、桐城兩戰,太平軍在安徽曾面臨的危機已然解除,與此同時,他們暫時不敢動的也只是湘鄂軍,打綠營依然不在話下。 湘軍名將:多隆阿與鮑超(5)連載,劇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