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現象的發生,有著一定的時代背景。一是世風使然。瑰麗的宋朝以其嫵媚的魅力超越漢唐,在趙匡胤崇尚文人治國的國策指引下,形成了宋朝表面發達、文盛實衰的國風。在此國風醺然下,宋朝的妓女業十分發達與活躍。按市場需求,有“官妓”、“市妓”、“私妓”之分,其中“官妓”最為人們所仰慕,他們不只相貌出眾,而且才華出眾。林語堂說道:“歌妓唱的都是談情說愛的歌曲,或輕松,或世故,或系癡情苦戀,或系假義虛情,但暗示云雨之情,或明言魚水之歡。高等名妓也頗似現代夜總會的歌女藝人,因為芳心誰屬,可以自由選擇,有些竟有不尋常的成就。宋徽宗微服出宮,夜訪名妓李師師家。總之,當時對妓女的看法,遠較今日輕松。” 網絡配圖 二是文風使然。在宋詞發展繁榮中的過程中,歌妓起到了發揮詞的功能、促進詞樂結合、推動詞的傳播等作用。宋詞在中國以一種特殊的傳統發展出來,當時一批高級“名妓”在中國文學史上嶄露頭角,她們有些自己本人就是詩人,有些與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林語堂講:“中國詩歌經文人亦步亦趨呆板生硬的模仿一段時期之后,詩歌已成了一連串的陳詞濫語,這時往往是這種名妓創一種新形式,再賦予詩蓬勃的新生命。可以說音樂與詩歌是她們的特殊領域。因為演奏樂器與歌唱都受閨閫良家女子所歧視,原因是那些歌詞都離不開愛與情,認為對情竇初開的少女有害,結果音樂歌舞便完全由歌妓保存流傳下來。”“她們這一階層,與中國歌曲音樂史的發展,及詩歌形式的變化,密不可分。”由此,文人與歌妓關系密不可分,便順理成章了。 然而,即使如此,林語堂說:“根據記載,蘇東坡沒有迷戀上哪個歌妓,他只是喜愛灑筵征逐,和女人逢場作戲,十分隨和而已,他并沒有納妾藏嬌。”《五燈會元》中載有蘇東坡與江南名妓琴操較量頓悟的佳話,引起后世文人郁達夫興趣,結果害得他專程到杭州看完八卷臨安志,未見東坡琴操一段情。 說蘇東坡風流好色一文還舉蘇東坡“春娘換馬”一例來指責蘇東坡,稱蘇東坡竟答應用婢女春娘去換朋友的一匹馬,以致春娘以頭撞樹而死。誠然,宋代不乏把女子作為自己遣興、抒懷、發泄、娛樂工具之文人,但蘇東坡是否是這類文人,是值得商榷的。有學者研究指出,“春娘換馬”典故出自明末馮夢龍編的《情史類略》,馮夢龍又從明朝人鐘惺編的《名媛詩歸》抄來的。學者查閱宋元明清有關蘇軾的筆記、傳記及關于蘇軾的論文,尤其是寫他家庭姬妾、歌姬詩詞的文章,沒有這條記載,說明此事沒有可信度。相反,根據史料記載證明,在同時代的文人中,蘇軾是最尊重女性的,包括歌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返回頂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