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紛紛擾擾,看似千頭萬緒,讓人迷失其中,而追尋其根源,終是在我們心中。 當我們的內心,隨著外界的事物而浮躁不安,那么,事物便是紛繁復雜的;而當我們的內心靜下來,沉淀下來,紛繁的事物便去除了表象,顯露其實質,變得單純。 當我們面對挫折、坎坷,不必害怕、焦慮,首先讓自己的內心保有一份靜氣。 當我們的內心平靜,面對挫折、困境,便不會亂了陣腳。即使是狂風暴雨,也心如止水。那么,我們的內心,便會在這一份靜氣的加持下,生發深刻的智慧,去解決那看似無法解決的難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很多時候,認識自己,往往比認識別人還要難。 認識別人,我們可以“聽其言,觀其行”,看他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現,就大致可以了解一個人的本質了;而對于我們自身,我們往往帶了很多的感情色彩。 自卑的人不管自己做得多好,也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自負的人,認為其他人都比不上自己,看不清自己的實力。 我們對于自己的認識,因為摻雜了感情,變得不再客觀。 而能夠深刻、明晰的認識自己,就需要養一份靜氣。當你內心平靜,不再為自己的各種思緒所干擾,就會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擅長的是什么。 在人生的路上,我們往往容易被其他人影響,以為大眾追尋的,便是我們所需要的。當我們靜下心來,去面對真實的自己,發現自己真正的需求,我們才能獲得快樂。 面對人生的順境,巔峰,要保有一份靜氣。 當一個人春風得意,從而得意忘形,是最危險的。“水滿則溢,月盈則虧”,越是處于頂峰,則越是容易招人嫉恨、攻擊,所以越要小心謹慎。保有一份靜氣,讓自己變得更加謙卑,更加低調,才容易讓自己的優勢保持下去。 面對人生的逆境、低谷,要保有一份靜氣。 當一個人處于困境,自己的內心最容易焦慮、急躁,而外界也往往是不友善的。 蘇秦曾說:若使我洛陽有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 蘇秦落魄之時,回到家,妻子沒有停下紡織,嫂子不給他做飯,父母不和他說話。 世態炎涼,莫過于此。 于是蘇秦更加發奮讀書,研究謀略,困了,便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 終于學有所成,佩六國相印。 處于困境,我們要用一份靜氣,壓得住自己的焦躁之氣,抗得住外界的流言蜚語,沉下心來,去鉆研自己的學問。功夫不負有心人,付出,終會有回報。 任何時候,保有一份靜氣,則“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