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醫蒙藥篇 早在2012年,阿南達走進聯合國,參加聯合國“世界人居日大會”。阿南達帶著“弘揚蒙醫文化,讓蒙醫普惠世界人民”的使命,在大會上發言。 他身著傳統蒙古族服裝,器宇軒昂,用流利的普通話闡述了蒙醫藥在治療疾病中的重要作用。精彩的發言引起了聽眾的陣陣掌聲。他就是在內蒙古草原上家喻戶曉,為無數家庭送去健康快樂的蒙醫——阿南達。 提起阿南達的名字,草原上的人都會伸出大拇指,打心眼里贊嘆。如今,阿南達的名字,從草原走向了中國,又從中國走向聯合國,為世界所矚目。 阿南達在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大樓門 阿南達用他高超的醫術,為人類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控制好的肝癌有187例,治愈好的肝病有一萬多例。阿南達總說:“別人都稱贊我是治療肝癌的專家,其實我只是對癥下藥……病情再復雜,總跑不出五臟六腑,只要抓住這個中心,一切便迎刃而解。” 阿南達,著名蒙醫肝病專家,清初著名蒙醫索南茨楞第11代傳人,傳統醫學博士,蒙醫副主任醫師,現為中華中醫藥學會特需保健專家,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蒙醫藥分會理事、鄂爾多斯市蒙醫藥學會副理事長、鄂爾多斯市蒙醫藥研究所副所長、蒙醫醫院副院長,阿南達蒙醫醫院院長。 阿南達在聯合國“世界人居日”大會上提出如下觀點:蒙醫蒙藥對于治療肝病、慢性病、老年病有非常特別的療效,有利于人類健康的傳統蒙醫藥應該受到積極推廣,從中國走向世界,為更多的人民造福。 阿南達給前來考察的聯合國人居署署長西西莉亞女士等一行講解蒙醫藥 世界衛生組織常駐紐約代表接見阿南達 阿南達給紐約州立大學長島分校校長克雷格萊曼教授講蒙醫藥學理論 阿南達 醫學經歷 醫生這一職業,仿佛自出生之日起,就注定的。1985年,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鄂托克旗蘇米圖蘇木的一個蒙醫學世家中,一個男嬰呱呱墜地,他的父親、爺爺、爺爺的爺爺,都是醫生。而且,祖上曾出現過兩代御醫,第六代和第七代。至他出生,已是這一家族第11代傳人。 蒙醫世家的良好環境熏陶了阿南達對蒙醫藥的興趣,還在蹣跚學步時,就開始跟在父親的后面,看父親如何給病人問診開藥。5歲時正式隨父親學習蒙醫,了解蒙醫中傳統的搗藥、配藥、包藥、炮制等基本操作程序。6歲已能背誦部分處方。從6歲起已擔負起幫父親采藥的重任。很小的時候,他就熟知各種草藥的療效與最佳用藥時節。 阿南達真正開始系統學習蒙醫始于12歲,這一年他被送到“恩師”舅爺爺家,成為舅爺爺的關門弟子,也是24個徒弟中最小的弟子。舅爺爺是對阿南達醫學影響最深的一個人。舅爺爺不僅是阿南達的老師,也是阿南達父親的老師,祖傳醫學就是從他那里傳來的。有一句名言說得好:天才是99%的努力加上1%的天分,然而這占絕對少數的1%卻是可遇不可求的,阿南達正是在刻苦努力的基礎上幸運地擁有了大多數人沒有的悟性,才成就了天才的神話。 阿南達代表我國蒙醫界參加國際傳統醫學交流會,與會期間,他用其精湛的脈診療法為病人診斷,其精準、神奇的效果讓世人為之驚嘆,為祖國傳統醫學爭得了榮譽,被中華醫學專家論壇組委會評為“中華醫學專家”,成為中國最年輕的醫學專家。 2018年被授予“世界傳統醫學金手指”榮譽稱號。除了以診脈聞名之外,阿南達在治療腫瘤、慢性病預防保健等領域有著獨到之處,尤其是在治療肝癌、胃癌、肺癌、肝硬化等“絕癥”方面屢有突破,治療成效十分明顯。 談癌色變,肝癌尤甚,誰能為廣大肝癌患者解除痛苦、延長生命?在阿南達身上,我們似乎看到了希望之光。 近幾年阿南達在繼承祖傳秘方的基礎上,將近百種中草藥進行縝密、嚴謹、科學的組合排列,最終優化出120多種藥草,名定為《肭吉嚀布》,邁出了控制和預防腫瘤疾病的突破性一步。目前,該配方已在數百名肝癌、胃癌等癌癥患者身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病人至少可延長生命三個月,甚至有一部分病人在接受治療后,可延長生命3到7年時間。阿南達也因此榮獲首屆“中國民族醫藥繼承與創新獎”、“中國醫學自主創新與民間診療技術特別貢獻獎”。 守護健康、促進和諧,讓人們健康、快樂的生活就是我最幸福的事情,阿南達如是說。 蒙醫蒙藥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