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書法作品當中,難免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同字。 這樣的重復字情況如何處理,對于整個作品而言,有一定的影響。既要便于辨識,又要寫出不同之筆,是一種考驗。 書法愛好者都知道,柳公權的《玄秘塔碑》,不論是字形結構、筆法功力還是相互映帶關系,都是一篇難得的好作品。在作品中,一些重復字經常出現,而這些都被柳公權處理的甚為精妙。 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局部) 今天來分解一下柳公權的《玄秘塔碑》,看看柳大師是如何在規整的楷書當中,處理重復字。 【 為 】 《玄秘塔碑》中有很多“為”字。如果寫楷書,遇到同一個字。可以像柳公權學習,可以寫異體字,也可以調整字的偏側,甚至還調整基礎筆畫的寫法。 【 大 】 “大”字在此帖中出現也非常多,柳公權在處理的時候,方頭有所變化,更在捺畫上,提現不同。捺畫為此字的主筆,變化更靈動。 【 袋 】 兩個“袋”字,除結構變化之外,筆畫上已經有明顯變化。 圖下左邊的“袋”字沒有一點,讓書法變得非常有靈性。同時,沒有一點,把橫變的稍長,讓字體重心穩固。 【 金 】 圖中兩個“金”字,看似字形相同,事實上被巧妙安排。 第一個“金”字(圖:左),捺清瘦骨感,下面一橫棱角分明,頓筆、回鋒明顯。 第二個“金”字(圖:右),捺渾厚且收筆處上揚,造成彎曲度。下面一橫則相對粗細均勻,頓筆也沒那么明顯。 【 以 】 大凡重復字,結構變化甚少,體現在筆畫上的眾多。比如下面的“以”字。 圖中左邊的“以”字,點以及右邊的人字,都中規中矩。但為了造成變化靈活,左邊的字,點挑出鋒,人字方頭傾斜,相互輝映,頗有趣味。 【 寺 】 “寺”字不好寫,柳公權在處理不同的寺字時,把點畫的位置做了變化,圖中左邊的寫在了橫的下方,右邊的寫到了橫之上;同時,點的形態亦有變化,豎鉤的粗細變化,形成相互搭配之勢。 【 之 】 “之”字變化更加多端,靈活性更強。如圖左的字每一筆清晰完整;但右邊的用挑出鋒的點代替,形成前呼后應的態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