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禪意大觀帶給我的視覺沖擊前往地宮。牛首山的地宮是如雷貫耳的一個名字,今天才知道地宮只是一個老百姓形象的稱呼,因為是千佛頂的地下空間所以將它形象的稱為地宮。今天來到這里才知道,地宮有它的“官方名字”千佛殿,萬佛廊。在走廊上有專門發放鞋套的地方,穿好鞋套我們才能進入更神秘的空間。 乘坐電梯一層層往下。電梯垂直向下的空間,扶梯兩側是祥云的圖案。乘坐著布滿祥云雕刻的電梯緩緩而下,層層深入,加上兩側的燈光猶如身處星空。 我站在這里仰望,覺得自己仿佛化為一顆流星劃過星辰。其實小小的我,短短的人生不正如流星一樣,能有一絲光亮已經是很燦爛的了。 一口氣下到地下五層——佛殿層。佛寶層第6層是用來供奉佛祖真身舍利,一般的日子是不對外開放的。 這里的華貴與精致讓我驚嘆。 處處都是佛光普照。 穿過佛門,一道道 小姑娘的眼神中充滿了虔誠。人到了這樣的意境中對自然的心生禪意。 除了精美,奢華之外,這里的每一個設計都應該是有佛緣的出處,可惜自己才學淺薄,只能被外形的精美,工藝的精湛,整體的奢華所驚嘆,而不能更深處的去理解其中的內涵。 頂部精美的繪畫也是有意義的吧? 穿過萬佛殿中的那一尊尊佛像來到了千佛殿。如果說禪意大觀已經給了我想象不到的驚喜,這里就可以用震驚兩個字。有點目瞪口呆的失態,恍然入世,真實與虛幻間間游走。我身處在一個神秘、殊勝的佛國世界。 紅色、黃色和暗金色為主色調的千佛殿整個空間呈穹窿狀,天幕屋頂上四幅佛國世界彩繪完美融入佛國背景和萬道佛光。大殿整體平面為橢圓形,在空間上涵括了地宮第1、2、3層。千佛殿中心最惹人注目的是供奉佛祖頂骨舍利圣塔。塔高21.8米,造型基于大報恩寺鎏金七寶阿育王塔造型,取象于敦煌莫高窟中的倒立須彌山形中心柱,象征了清凈莊嚴的華藏世界。舍利大塔四周設置了4座1.2米高玉雕佛像。佛塔,金佛穹頂,密密麻麻的佛窟。這里簡直是一個藏寶庫!數不清的佛像,大的小的,或雙手合十,或眉開眼笑,或神態安詳,又或體態豐腴莊重。整座大殿每一個空間里都有佛,菩薩,不論你是平視,仰視或不經意間的回頭都能見到其中一位。 舍利大塔工藝精湛,塔身通體以錫青銅鑄胎鍛造,表面鎏金,塔內裝飾運用了雕塑、鏨刻、掐絲琺瑯、水晶琉璃、寶石鑲嵌等數十種傳統工藝,結合激光投影等技術手段,融佛理與藝術于一體。 舍利大塔由塔剎、塔身、塔座三部分組成。大塔塔剎的核心為水晶牟尼寶珠。寶珠下方是頭頂寶珠、口銜瓔珞的大鵬金翅鳥。塔身分上下兩個部分,上部為倒錐形的十三重相輪;下部為景泰藍覆缽。塔座也分為兩個部分,上方塔廳呈四方八角形,上面雕刻著佛教吉祥圖案;塔廳四角供奉著四大天王青銅造像。塔座下方是由84片蓮花瓣構成的圓形蓮臺。 文字說明了《諸圣舍利記》:據典籍記載,2500年前釋迦牟尼佛涅槃后,留下了佛牙、佛指、佛頂骨等不同類型的佛真身舍利,佛祖的這些遺留物被信眾視為圣物,爭相供奉,其中以佛頂骨舍利最為珍貴。 在千佛殿我已經感覺不到自己有心跳了,是驚嘆到不能自抑。用什么詞來描述這里的一切?巧奪天工,美輪美奐,莊重神秘,極盡奢華,佛光普照.......沒有一個詞,或一組詞能形容這里,語言的空洞,虛無,讓我還是屏住呼吸吧! 在千佛殿的周邊,繞墻一周有8座蓮瓣造型的佛龕,每座佛龕都安放了一座不同形制的佛塔,稱“八大靈塔”。 佛龕之間的空間都擺放著各種寶物 千佛殿外圈有一條環形的回廊——萬佛廊。萬佛廊在空間上涵括了地下三層。萬佛廊整條通道被分割成12個空間,分別用木雕月梁和落地罩分隔。每一層以若干千佛龕墻與不同形式的壁畫組成,整體按照十二生肖配本命佛八尊的方式來構成。 每個空間內模仿敦煌千佛洞的場景,安放著密密麻麻的小佛像,萬佛廊之名因此而來。各個生肖的本命佛分列在不同的墻面,本命佛左右兩側墻之間有印度佛教故事的漆畫和二十諸天的寶石畫。壁畫的故事內容豐富,情節動人,通過精湛的藝術技藝將佛禪文化與藝術進行了完美的結合,給我們帶來一場視覺盛宴的同時也帶給我們以生活的啟迪和覺悟。 千手觀音 萬佛廊的木雕裝飾中,隨處可見各類月梁。這種龍形梁左右兩龍首嘴巴一張一合,龍首之后雕刻著一片片的云紋,龍就像在騰云駕霧,給人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神秘感。 仰望屋頂上雕梁畫棟、巧奪天工。墻壁上鑲嵌的雕像精致細膩,美輪美奐。 每一個部位的裝飾都是考究的。 每一個細節都是精益求精的。 有的細節繁瑣 有的細節簡潔 步步前行,愈發覺得美的深不可測,細細看來,每一處都是工匠們的不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