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其緣故,他說:“我笑,笑將相無人;我哭,哭金國將亡。”
在君門哭笑,又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論,引來眾臣大怒,紛紛請示哀宗將此人處死問罪。
哀宗卻說:詔令平民直言,即使譏諷也不問罪。
這名男子看似瘋言瘋語,豈止是在譏諷?哀宗君臣卻不以為然,
用哀宗后來的話說,蒙古軍之所以常取勝是“恃北方之馬力,就中國之技巧”,所以金國難與之?dāng)常恢劣谒稳?/span>“何足道哉”.......
在金國君臣眼里,蒙古軍裝備精良,還有作戰(zhàn)勇猛的騎兵,以及從中原和西域俘獲許多制作利器、甲盾、攻城之具、炮火等各種武器的工匠,所以所向披靡;
至于宋人,不堪一擊,根本都不需要將他們放在眼里。
金哀宗只看到了蒙古騎兵的強大,以及南宋以往的孱弱,卻未曾看到自己朝中腐敗不堪的一面,可悲.......
他甚至沒想到,有一天金國向南宋借糧會被拒絕,甚至還自我感覺良好地說:
宋朝人負(fù)朕很深了.......
朕自即位以來,戒令邊將不要侵犯南面邊疆.......
現(xiàn)在宋朝乘我們疲憊,占據(jù)我壽州,誘騙我鄧州,又攻唐州,他們的謀略很短淺啊。
金哀宗祖上在“靖康之難”時是如何對待北宋臣民的?金國人不記得,南宋人卻難以忘卻,刻骨銘心。
說來說去,全然沒“想起”此前其父金宣宗為了歲幣進犯南宋這件事,雙方僵持了七年也“忘了”,明明是在蒙軍攻打之下,無力南下侵宋,偏偏還覺得這是“厚待”南宋了。
如果不是金國自身腐敗,又何至于淪落到被宋蒙夾擊的地步?
金哀宗不僅在宋朝問題上很“迷糊”,對待伐金的蒙古也全然沒有搞清楚狀況。
在三峰山之戰(zhàn)后,金軍精銳盡失,還損失了完顏合達、移剌蒲阿和完顏陳和尚等主要的戰(zhàn)將,隨后汴京被圍。
金哀宗將養(yǎng)子完顏訛送給窩闊臺當(dāng)人質(zhì),一度求和,而當(dāng)蒙古使者三十幾人在汴梁城內(nèi)被殺之后,金哀宗又不敢懲治自己這邊的“殺人兇手”,致使剛剛緩和的戰(zhàn)事,再度被挑起。
恰逢城內(nèi)爆發(fā)瘟疫,糧食斷絕,哀宗決定仿效其父宣宗故伎,棄城出逃,為了穩(wěn)定人心,他將一眾后宮丟棄在南京(今河南開封),來掩蓋自己逃跑的行徑。
等城內(nèi)百姓發(fā)覺皇帝跑了時,金哀宗已逃到了歸德府......
南京守將崔立十分“狗腿”,為了當(dāng)蒙古的“兒皇帝”,不僅帶頭燒掉城防、搜刮城內(nèi)金銀,荼毒金國留守臣將,還將哀宗的后宮裝車送給了蒙軍.......
但是,哀宗身為一國之君,危機時刻卻只顧著自己逃命,又何嘗配當(dāng)國君?
哀宗跑到歸德府后,雖被大將蒲察官奴挾制,蒲察官奴反對他再次逃往蔡州的打算,金哀宗卻伙同幾個宦官,伏殺了蒲察官奴,以清除他“逃亡之路”上的障礙!
金國大將這樣又少了一員.......
終于,他如愿抵達了蔡州。
千辛萬苦暫時逃離了蒙軍,金哀宗不僅沒有想辦法化解金國的危難,反而在蔡州開始物色美女、建造宮殿,趁著宋蒙商議聯(lián)軍之際,哀宗在蔡州又享受了三個多月。
就在哀宗醉生夢死不圖救亡之際,宋蒙兩軍開到城下。
此前,金哀宗曾欲入侵南宋蜀地,結(jié)果失敗了.......
宋軍與蒙古軍合作,決開蔡州外面的河堤,蔡州的外城被沖毀,內(nèi)城城墻也被宋蒙兩軍攻破。
城破之際,金哀宗將皇位傳給完顏承麟(金末帝),隨后在幽蘭軒自縊身亡。
而當(dāng)上皇帝不到一天的完顏承麟也被亂兵所殺。
金亡。
金哀宗在死前十分不平地說:“我做天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無大過惡,死也無恨。所恨的就是國家社稷到我而絕,與歷來荒淫暴亂之君同樣亡國,為此讓人憤憤不平!”
雖未荒淫暴亂,卻棄百姓于不顧一逃再逃,如何不是亡國之君!
當(dāng)然,金哀宗曾說得不錯,唇亡齒寒,金國滅亡后,宋蒙之間也從合作者轉(zhuǎn)換成了對立者。
宋蒙之間又經(jīng)歷了什么?
據(jù)說,蒙將塔察兒和宋將孟珙在瓜分金哀宗尸體后,曾私下里立約:以陳蔡東南地分屬于宋。
但是,前方將領(lǐng)的約定,宋蒙外交官員可能并不知情,而窩闊臺可能把更大的地盤劃給了南宋......
這段史料在各家史書上都有出入,真相如何已經(jīng)不知道了,
但是,宋在金國滅亡僅5個月后,調(diào)兵遣將去收復(fù)“三京"之地,宋蒙關(guān)系就此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