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狀態(tài)?總之不太好,或是脆弱、或是惶恐、或是愧疚不安。 我就經(jīng)常會有。比如和朋友出去喝酒,把家里的事情耽誤了,然后被老婆訓斥。“我一天忙前忙后,你倒好,啥啥不管,還出去吃飯喝酒挺瀟灑!”頓時感覺良心難安。 再說個深入一點的。工作中總有感到挫敗的時候,會多多少少產(chǎn)生被孤立和拋棄的感受。這種感受很難形容,總之會讓自己感到不安和脆弱,既為自己鳴不平,又不得不強忍著情緒低頭反思。內(nèi)心可謂惶恐不安。 這種情況你遇到過嗎?該如何對待? 是接受這種情緒,讓自己陷入脆弱之中?抑或是拋棄脆弱,讓自己變得堅硬無比?還是不得不接受脆弱,同時讓自己陷入反脆弱的糾結情緒之中? 聽起來好繞口,但其實不難理解。你可以細品一下。 首先,最痛苦的一定是不得不接受脆弱,同時讓自己陷入逆反的情緒之中。說白了,就是不接納自己唄,生忍!那可真是心苦,心累。 其次是拋棄脆弱,變的堅硬并不會受到傷害。先不說能不能做到,就算可以做到這樣,你還是你嗎?肯定不是,那會變成什么樣的人呢?是否就真的可以避開脆弱,從此變的只有快樂? 最后是接納這種情緒,和它握手言和,并共存。這時也許會在內(nèi)心的生理層面上難受一陣,但慢慢也許就會變好。你愿意暫時忍受情緒上的不安嗎? 既然題目叫做“脆弱與幸福”,那么我們前面說的脆弱究竟和幸福有什么關系? 且聽我慢慢道來。 當然,我的思路得益于一場TED演講。我把其中最核心的一句話節(jié)選出來,“脆弱是恥辱和恐懼的根源,是我們?yōu)樽晕覂r值而掙扎的根源,但它同時又是歡樂、創(chuàng)造性、歸屬感、愛的源泉。” 其實就是說,脆弱和幸福來自同一個地方。如果你拒絕脆弱,那也等于毀了幸福,因為它們同源。 這段話聽起來很像佛教里的一個公案,“煩惱即菩提”。公案里把煩惱和菩提比喻為手心和手背,但其實它們同為一體。當我們手掌翻過來時,便是煩惱,再翻過來時,便是菩提了。但它們都是手,是同一個東西的兩面,不可分割。言下之意,如果你拒絕接受煩惱,那也無法獲取菩提,即幸福。 總結起來一句話:接納脆弱,幸福就在不遠處。 接下來,再分析一下之前的幾個做法吧! 第一個,不得不接受脆弱并讓自己陷入逆反情緒。這當然不可取,因為這樣做只會讓自己更加糾結,并為之強行忍耐而無處宣泄。時間久了,肯定多少會心理扭曲。 第二個,拒絕脆弱,讓自己變得堅硬而不會受傷。這樣的做法等于割斷了手掌,同時也失去了幸福的感知力。想想我們生活中很多這樣的人,內(nèi)心堅硬冷漠。人的內(nèi)心一旦失去了柔弱的力量,雖不再痛苦但也永遠無法幸福。 第三個,接納脆弱,并與之共存。脆弱是一種常見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來的時候不拒絕,走的時候不挽留,接納它,與它共存共生。這也就是本文的主旨了。 結束語 當你再次因為跟朋友聚會而耽誤家里的事情,被老婆訓斥一番時,內(nèi)心惶恐不安。那就接受這種不安吧,同時也適當?shù)恼{(diào)整和反思自己,站在相互理解的角度上做到更好。當脆弱的情緒被接受的時候,它也就開始漸漸離開,平和與幸福也就不遠了。 |
|
來自: 昵稱64307503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