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儒風君 · 令狐少沖 年少時讀《西游記》,讀的是大鬧天宮、降妖伏魔的神話故事。 閱盡世事、看透世態后,再看《西游記》,便發現滿紙都是為人處世的道理。 《西游記》表面寫神仙妖魔,實則寫的是蕓蕓眾生。 讀懂《西游記》這三句經典名言,便讀懂了大千世界。 1 溫柔天下去得,剛強寸步難移 有一次,唐僧被抓,孫悟空派豬八戒打探情況。 豬八戒看見兩個女妖怪,走上去叫:“妖怪。” 兩個女妖怪大怒,把豬八戒打得眼腫鼻青,落荒而逃。 孫悟空問:“你叫人家什么?”豬八戒說:“叫'妖怪’啊!” 孫悟空笑了,說:“溫柔天下去得,剛強寸步難移。你叫人家'妖怪’,不打你打誰?” 俗語說:“在家靠家人,出門靠朋友。” 本事再大的人,也有屈膝求人的時候。 適時低頭,別人才會與你方便。 孫悟空戰勝十萬天兵,本領之大,天下少有。 取經路上,他對付不了妖怪時,照樣要向天庭低頭。 他低聲下氣,神仙們便禮尚往來,助他擊退妖怪。 師徒四人最后取得真經,功德圓滿,少不得向人低頭的智慧。 姿態低到塵埃,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能屈能伸、可剛可柔,世間人人可見,天下處處去得。 2 樹大招風風撼樹,人為名高名喪人 自古以來,名利二字最害人。 唐僧師徒四人來到觀音院,觀音院首座是一位有道高僧。 這位首座談經論道,地方上人人敬重。 唐僧與首座交談之際,取出錦斕袈裟。袈裟霞光艷艷、瑞氣千重,首座頓時起了貪心。 他吩咐手下夜里防火,燒死唐僧師徒,然后把袈裟據為己有。 不料,孫悟空用神力保護,唐僧師徒絲毫無損,觀音禪院被烈火燒盡。 首座見觀音禪院化為灰燼,一生經營化為烏有,悲痛之下,撞墻而死。 古人常說:“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要是觀音院首座及時把持住自己,就不至于為財死、為財亡。 人在俗世,求名求利是立身處世之本。 但千萬記得,君子愛財,取之有度,更要取之有道。 一旦超過了“度”,失去分寸,便會不顧道德,不擇手段。 即便一時嘗到甜頭,到頭來也只會失去更多。 3 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 唐僧一行來到寇員外處,眼見靈山不遠,師徒心里歡喜。 他們以為接下來會一帆風順,沒過多久,就被誣陷為盜賊。 牢獄里,一夜下來,唐僧被打得皮開肉綻。 他不明白為什么還要遭罪,孫悟空心里雪亮: “師父合該有這一晚牢獄之災!” 豈止是一晚牢獄之災,千山萬水,重重磨難,都是師徒必須跨過的坎。 實現普度眾生、救度萬民的理想,需要付出血和汗。 想成為人上人,就要一路上打怪,吃無數苦頭。 孫悟空等到唐僧一晚牢獄之災該盡,馬上使大法力張羅一切。 苦厄度盡,唐僧終于離開牢獄,邁向前方的靈山大道。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 很多時候,痛苦避無可避,只能硬著頭皮熬過去。 闖過去以后,才發現苦中苦,是人上人的前奏。 經歷風雨,便見彩虹;熬過黑夜,便是黎明。 4 周國平說:“人生之考卷置于每個人面前,無人可以回避。” 有人越過高山,有人潛過深海,有人見過風景,有人歷盡坎坷。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份人生的答卷,書寫著人生的感悟。 有了這份感悟,便能笑對未來的生活。 每個點贊和在看,儒風君都喜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