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能力,是指可以深入他人的感受,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人的能力。 共情能力強的人更能理解他人的情緒和感受, 對自身來說在親密關系中情緒會更平和, 因為包容性更強所以引起情緒波動的閾值更高。 對他人來說,和共情能力強的人相處會更舒適, 因為對方不僅包容你, 而且是理解的基礎上包容你。 正如廖一梅所說: 每個人都很孤獨。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 所以想要提高親密關系質量, 每個人都需要提高共情能力。 提高共情能力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 從自己的情緒入手,分析自己投射的情緒的深層原因是什么。 2. 觀察對方是如何回應自己投射的情緒的。 3. 分析對方的邏輯和自己的邏輯產生的偏差。 1.分析自己投射出去的語言和行為表達了自己的什么需求。 事出必有因。哪怕是情緒上頭的時候說的話做的事情都是有目的的, 而且你做任何事哪怕結果不好, 但當時你既然選擇這樣處理問題, 一定是你潛意識認為這樣做是對你有利的。 所以當你平靜時, 要學會去分析自己情緒背后的邏輯是什么。 拿生氣舉例: 一般生氣是因為覺得自己受到傷害, 但不知道怎么去表達,所以選擇生氣。 這時你可以去挖掘自己生氣背后的原因, 是覺得被忽視、激起內心以往未被療愈的傷痛還是什么其他原因。 了解、剖析自己的投射是第一步。 2.將視角換到對方身上,分析對方的投射 經過第一步,你慢慢開始能搞清楚自己的投射, 這時你可以如法炮制, 去分析對方每次投射出來的情緒背后的原因。 比如說對方總是對你的嘮叨表示很不耐煩, 你們為次多次吵架。 那當他對你態度不好的時候, 你站在他的角度想一想, 如果你是他, 面對著一個總是對你喋喋不休的人, 你會有什么脾氣。 你若是想象不到, 可以用父母對待你這個方面去想: 你媽媽是愛你的, 但她總是對你嘮嘮叨叨、永遠把你當小孩, 你是什么感受? 你感受到愛了嗎?你開心嗎? 你會不會也因為不耐煩和媽媽吵架? 切實把自己放在對方的位置上去思考自己遇到同樣事情如何反應, 估計很多人會發現自己做的可能還不如另一半。 3.認清兩人的投射偏差,做出反饋調整 經過第一步你可能意識到自己嘮叨是因為想刷存在感, 因為你心里覺得對方不夠愛你, 你選擇了這樣的方式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愛從而加倍愛你。 經過第二步你可能意識到了: 對方面對你投射出去的“愛”并沒有產生你想讓他有的那種“被愛”的感覺, 這時不涉及到誰對誰錯,只涉及到大家對同樣事情的認知是有偏差的。 到這一步, 更有覺知力的一方可以主動做出改變, 站在對方角度去感受他的實際需求, 并且用他能接受的方式來對待他。 相處的調節也有點“先富帶后富”的意思, 總需要更有能力的一方主動做出改變, 從而影響另一方做出相應的調整。 但是需要注意!!! 我一直都是反復強調——感情是雙方的,努力也該是雙向的! 如果其中一方已經調整改變, 但另一方不僅不跟著調整, 依舊我行我素、把你的改變當成應該的, 甚至變本加厲讓你繼續讓步, 那你就要認真考慮一下這段關系還值不值得你繼續了。 小小的征稿啟示: 如果你有想要說的情感故事,可以后臺投稿,不需要文采,沒有字數限制,一經征用,10元/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