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場波動大,有躍躍欲試的,有惶恐不安的,有泰然處之的。螺絲釘會用一系列文章,來跟大家聊聊投資里的那些事兒。
像橋水全天候策略適合穩健投資者、CPPI策略適合看重本金的投資者、大類資產配置策略適合擁有大資金的機構投資者等。今天這篇,我們來看看,更適合普通投資者使用的資產配置策略。對普通投資者最常用的,是目標生命周期策略,以及目標風險策略。有的投資者覺得,自己的風險偏好比較穩定,也能長期接受一定的風險。就可以設定一個固定的比例,來配置股票資產和債券資產。另外還有一些經典的比例,是20:80、30:70、40:60,等等。可以通過定期再平衡,或者當股債比例偏離比較大的時候再平衡,讓股債恢復初始比例。股票比例越高,長期收益和風險越大。
根據「100-家庭成員平均年齡」,來分配股票類資產和債券類資產。平均年齡40歲,配置60%的家庭資產到股票類資產,40%的家庭資產到債券類資產。也就是說,家庭資產里,至少保持有30%及以上的股票資產。股票資產這部分,通常用基金來進行配置,是比較適合普通投資者的。可以用365天組合這種債基類組合,也可以用其他安全的理財品種。甚至也有的投資者用房地產來代替。前提是,這樣的資產要比較穩健,不會有太大的波動風險,或者違約風險。股票資產這部分,要在市場便宜的階段配置好。例如4-5星級。
債券資產這部分,如果是365天組合這種,大多數時候都不太挑買入時機,除非股票/債券都比較貴。目標風險策略雖然也不錯,但需要先了解自己的風險偏好。而很多投資者,特別是新手投資者,其實是無法準確判斷自己的風險偏好的。心理學里就有經典案例:大部分司機,都認為自己的駕駛水平超過平均值。之前也有機構做過調查發現,超過9成的人,認為自己的金融知識水平,高于或等于同齡人的平均水平。所以在投資的時候,需要真正經歷過市場的波動,積累起一定的市場經驗之后,才能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有更正確的認識。
而目標生命周期策略,參考的因素是家庭成員平均年齡,這個很容易判斷出來,大家都知道年齡,不會有意外。所以家庭存量資產,可以用資產配置的方式,做好投資。像365天組合、主動優選組合,都是「配置型組合」。從設計的一開始,就是為一筆錢投入、做資產配置而準備的。只不過股票資產這部分,最好是市場處于4-5星級的時候,再進行配置,同時也要做好長期投資的準備。
(PS:目前這兩個組合,都還在升級投顧組合的過程中。升級期間暫停申購,升級后就恢復交易了。)做好股債資產配置的情況下,家庭資產整體,不太會遇到「花時間」特別長的情況。資產配置策略難么?
并不難。
上面的策略很容易理解。
螺絲釘也一直在講這些配置策略。2015年出版的第一本書《指數基金投資指南》中,就介紹過目標生命周期策略。
后面也堅持每日更新,陸陸續續持續寫了幾十篇有關資產配置的文章。
不過,還是有不少朋友實際執行的時候,會受到貪婪或者恐慌情緒的干擾。
導致陷入追漲殺跌的誤區。
投資者實際執行效果和理論研究的偏差,這就屬于「行為金融學」的范疇。
所謂的成熟、有經驗的投資者,是可以憑借理性逐漸克服這些心理因素的。
而這些經驗的積累,往往是在市場大幅震蕩之后。
從螺絲釘的經驗看,2016年、2018年,每次大跌后,才會有更多的投資者,切實執行資產配置策略。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當然,資產配置這種方式更適合存量資金。
還有的朋友,會面對另外的問題,比如:
- 當前自己沒有太多資產,收入出現在未來,也就是主要用增量資金定投,比如每月工資現金流。
- 當前已經投資了一些基金,當前還是浮虧,例如中概股,該如何處理。
后面我們也會介紹,關于增量資金,該如何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