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上一篇的內容,討論病脈所揭示的疾病現象和身體狀態。 6. 澀脈。《脈經》云:“澀脈,細而遲,往來難,短且散,或一止復來”。澀脈反映了動脈血管中的血液特別少,精血不夠充盈,而且可能還存在擁堵。就如同河道中不僅水量特別少,而且有大量的泥沙擁堵。與滑脈相反,澀脈來得很艱澀,摸起來感覺血流不暢,非常艱澀,脈搏跳動感覺很艱難,不規則,時時伴有停頓。 澀脈反映了身體的血液長期虧虛并兼有淤證,導致精血不能濡養經脈、身體和五臟六腑。通常澀脈也伴隨著臟腑的存血能力不足。在臨床上,澀脈的病患常見心率不齊、心痛肢冷,心臟功能不足,低血壓、慢性出血、手腳冰涼、陽痿、肢體麻木等癥狀。 和望診相參,澀脈病患還往往伴隨著面色暗黃,舌質的顏色青紫等。由于氣血不足并兼有瘀滯,澀脈如果兼有弦脈,身體內很容易形成包塊和癥瘕,也很容易罹患冠心病、肺心病、動脈硬化、高血脂癥等疾病。 《瀕湖脈學》云:“參伍不調名曰澀,輕刀刮竹短而難。微似秒芒微軟甚,浮沉不別有無間。細遲短散,時一止曰澀。極細而軟,重按若絕曰微。浮而柔細曰濡,沉而柔細曰弱。”“細遲短澀往來難,散止依稀應指間。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蠶食葉慢而艱。”“澀緣血少或傷精,反胃亡陽汗雨淋。寒濕入營為血痹,女人非孕即無經。寸澀心虛痛對胸,胃虛脅脹察關中。尺為精血俱傷候,腸結溲淋或下紅。澀主血少精傷之病,女人有孕為胎病,無孕為敗血。杜光庭云:澀脈獨見尺中,形同代為死脈。” 7. 虛脈。虛脈是指三關脈摸起來非常無力,是病患氣血不足或臟腑虛弱在脈搏上的體現。當人體整體氣血不足時,氣不足以推行血脈,則脈來無力;血不足以填充于脈道,所以脈搏按之會感到空虛。 虛脈反映了人體的臟腑功能低下,不能“制造”出足夠的津血。各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常可見到虛脈,另外嚴重失血,長時間高燒消耗身體的水液和血液,手術失血和化療傷血均會造成虛脈。臨床上,虛脈經常與浮脈同時出現,反映了人體氣血不足,尤其是以氣虛更加突出,氣虛導致體表系統虧虛不能護持保衛人體,病患常見盜汗和易于感冒。如果虛脈和澀脈同時出現,血虛的狀況更突出些;如果與遲脈同時出現,反映出身體里陽虛推動血液運行無力的典型特征;如果與數脈同時出現,反映出身體內血虧導致了內熱,病患明顯陰虛。 《脈經》形容虛脈的感受是“遲大而軟,按之無力,隱指豁豁然空”。《瀕湖脈學》云:“舉之遲大按之松,脈狀無涯類谷空。莫把芤虛為一例,芤來浮大似慈蔥。”虛脈浮大而遲,按之無力。與虛脈相關的詩云:“脈虛身熱為傷暑,自汗怔忡驚悸多。發熱陰虛須早治,養營益氣莫蹉跎。血不榮心寸口虛,關中胃脹食難舒。骨蒸痿痹傷精血,卻在神門兩部居。”《經》曰:“血虛脈虛。曰:氣來虛微為不及,病在內。曰:久病脈虛者死。” 《瀕湖脈學》詩的意思是:中暑、過多流汗均會造成人體水分血液流失,血液津液流失很容易進一步導致人體津血虧虛而產生內熱。寸口摸到虛脈反映了血液不能滋養心肺,血液虧失不能滋養身體很容易導致多夢、內心驚悸和精神恍惚(現代常說的抑郁癥和焦慮癥);兩關摸到虛脈體現出了肝胃不足,人體會在消化和情志上出現問題(消化不良、易怒、情緒不舒暢等)。兩尺脈出現虛脈反映了人體的精氣大傷,腎精不能滋養骨骼筋絡很容易出現行動不便,骨骼疼痛等疾病。長期的虛脈會造成病患康復困難。 8. 實脈。實脈摸起來感覺脈象大而長,微強,有發硬的感覺。寸關尺三部脈皆有力。實脈反映出病患身體內邪氣亢盛不能外散的現象,因此脈搏搏動有力。通常風寒感冒導致發燒,內熱長時間不能外散形成實滯會導致脈象摸起來亢奮有力,是實脈的具體表現。因此《傷寒論》第四條說:“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在遭遇外邪入侵人體導致傷寒時,如果脈象正常沒有出現亢奮,說明疾病不嚴重。脈象急數說明風寒束縛毛孔已經導致人體散熱失常,內熱在人體內積蓄反映在脈象上就會出現急數。如果僅僅是無形的內熱積蓄,通過發汗散熱的方式就可以解除。 如果表證不能得到解決,熱邪持續積蓄,向人體內的腸胃傳遞,很容易造成熱邪持續消耗人體的津血,熱邪糾結腸胃中的食物很容易形成糟粕造成大便秘結不通。這時脈象就會出現“邪氣亢盛而正氣充足,正邪相搏,氣血充盈脈道,搏動有力。”這時就要采取承氣湯之類的思路潤腸通便,泄除邪火。熱邪在身體積蓄過多很容易產生病患發狂說胡話的情況,嚴重時會出現舌頭僵硬,喉嚨疼痛等癥狀。 身體內的熱邪長期慢性積蓄入血入肝會形成所謂的“陽毒”,內熱入血呈現在面部,患者就會出現嚴重的紅斑等現象。 《瀕湖脈學》的體狀詩描述:“浮沉皆得大而長,應指無虛愊愊強。熱蘊三焦成壯火,通腸發汗始安康。”“實脈浮沉有力強,緊如彈索轉無常。須知牢脈幫筋骨,實大微弦更帶長。浮沉有力為實,弦急彈人為緊,沉而實大,微弦而長為牢。”“實脈為陽火郁成,發狂譫語吐頻頻。或為陽毒或傷食,大便不通或氣疼。寸實應知面熱風,咽疼舌強氣填胸。當關脾熱中宮滿,尺實腰腸痛不通。”《經》曰:“血實脈實。曰:脈實者,水谷為病。曰:氣來實強是謂太過。” 當摸到兩尺脈呈實脈狀態,反映了人體下焦過熱,腎和膀胱“缺水”可能會導致小便失控和排尿感到澀痛,尿液的顏色經常呈深紅或者茶色。如果摸到兩關脈呈實脈,則反映出實滯積蓄在腸胃和中焦,需要用瀉下的方式通便泄熱。如果兩寸出現實脈,則反映出熱邪積蓄在上焦,需要用白虎湯、黃連阿膠雞子黃、梔子豉湯等思路進行治療。 9. 長脈。簡而言之,長脈就是脈象被拉長超過正常的長度。脈象摸起來直直的,就像摸到長竹竿一樣。長脈反映了人體的血脈處于拉長狀態,根源是血脈處于“緊張”當中。從觀察琴弦的拉伸可以得到啟示,用力拉會導致琴弦伸長處于“緊張”狀態。長脈反映了病患的身體因寒而收緊并兼有血液不能充分滋養血脈的狀況。 身體處于緊張狀態下會令毛孔收縮導致身體的散熱功能不足,令內熱積蓄。因此長脈反映了血虧不足、身體緊繃兼有內熱導致血熱引發肝火亢盛。身體內積蓄內熱很容易引發身體內的“空氣對流”而引發“風”證。 一般說來,體型瘦長的人很容易出現長脈,或者在青春期正在生長的青少年也很容易出現長脈。這種情況是因為“生長向上”的氣機拉長了血脈。正常的長脈是長而較直,柔軟有力。《素問·平人氣象論》說:“平肝脈來,耎弱迢迢,如揭長竿末梢,曰肝平。”《瀕湖脈學》說:“長脈,不大不小,迢迢自若。如循長竿末梢,為平;如引繩,如循長竿,為病。”長脈,超過本位,有力,但并不強勁,而是軟弱柔和的感覺。“和緩”是脈象中常用的概念, “和緩”是與“緊束”相對的,當動脈呈舒緩狀態時,診脈的感覺是寬松而不懈,柔軟飽滿。“和緩”的第二個意思是脈率稍緩慢,即60-65次/分,這個脈率是緩脈的脈率,也即此處說的“和緩”的意思。“緊束”是動脈痙攣、收縮,如拉直的繩索、繃緊的弓弦,直而較細,呈緊束狀態,此時脈內的壓力相對增大,脈內的充實度也相對增高。脈來長而“和緩”,則為正常的長脈,如果長而“緊束”則近似為弦脈,或近似為緊脈,均為病脈。 “和緩”是古人用來說明脈有胃氣的常用術語,長而和緩的脈象是平脈。《素問·脈要精微論》說:“長則氣治。”橈動脈分布較淺,顯示脈位超常者,見長脈,也屬于平脈。《診家正眼》說:“長而硬滿,即為火亢之形,而為疾病之應也。”“長而硬滿”即長而硬滿,“硬滿”是指有力而硬,緊束之感;“滿”是指充實的感覺,說明里面可能有內熱。《四言脈訣》說:“正氣之治,長而和緩,若是陽邪,指下涌沸,長而勁急,弦脈可味。”“正氣之治,長而和緩”,言正常的長脈及主“氣治”,“涌沸”、“勁急”是指主病的長脈。“涌沸”,是脈形較大,充盈度較高的脈象。“勁急”是脈來有力,脈形“緊束”的意思。 長脈反映了身體內肝血不足并很容易形成內熱的身體特征,身體會表現出睡眠少、易醒、焦慮、容易上火,氣機上逆(容易出現打嗝)等現象。老年人很容易罹患高血壓、中風等疾病。有些部位很容易出現疼痛或者靜脈曲張,疼痛位置常發生在子宮、少腹、兩脅、乳房、頭部巔頂等肝經部位。因引起血脈輕度的緊束經常會導致內熱血盛,疼痛處時常伴有灼痛感。 治療應該以養血柔肝,熄風清熱為主要思路。 10. 短脈。是指脈波動的幅度短,摸起來感覺只有中間一點點。應指在關部較明顯,而寸、尺兩頭有不足之感。李中梓說:短脈是指“兩頭低而沉下,中間突而浮起”。《瀕湖脈學》說:“不及本位,應指而回,不能滿部”。 《素問·脈要精微論》說:“短則氣病”。短脈反映了人體中氣不足,氣虛肺虛無力,不足以推動血脈的特點。兩寸無力體現了心肺虧虛,不足以鼓動氣血到達全身,臨床上經常會表現出對很多事情缺乏興趣、手腳冰涼,心情抑郁等現象。尺脈短沉體現了腎氣不足,元氣推動、鼓動無力不足以讓人體的血脈舒展開來,腎氣不足臨床常見腰痛,小腹墜脹疼痛等現象。 如果身體內兼有氣滯血瘀或痰凝食積, 致使氣機阻滯,脈氣不能伸展而見短脈者,脈象會出現澀而有力。短而有力是虛兼實的癥狀,短而無力是純虛證的表現。 《瀕湖脈學》 主病詩云:“短脈惟于尺寸尋,短而滑數酒傷神。浮為血澀沉為痞,寸主頭痛尺腹痛。”意思是如果出現脈短,兼有滑和快是飲酒傷神積蓄了痰飲水濕導致的結果;短脈兼有浮脈是血淤凝滯,血虧脈道不通導致的結果;短脈兼有沉脈反映了腎氣運化無力身體內很容易形成包塊類瘕癥;寸脈短反映了清氣不能上揚頭部,濁氣不降導致頭痛;尺脈短反映腎氣無力,少腹寒冷和容易積水的病癥。 作者原創,如需引用,請注明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