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匯集了七月分兵至三野改編這段時間,華野的有關史料。鏈接在此: https://www.toutiao.com/i6982440068984291847/ 現談談這段時間為何撲朔迷離,爭議頗多。原因很簡單,這段時期是非常時期,在陳粟率華野野直機關及西兵團出外線后,為便于統籌當地關系,先后在晉冀魯豫、中原局等地方掛職,而山東兵團(東線兵團)一度劃歸華東局管轄。諸多初看史料的朋友,很容易被一些細節迷惑。 先總結一下這段期間的變化,具體史料可看上文:
看到這里,有沒有迷惑?這職務怎么忽上忽下的?此段期間,先后擔任或者擬擔任兵團司令的人有:粟裕、譚震林、陳士榘、許世友、王建安、宋時輪、韋國清、葉飛。他們之間有什么上下級關系? 如果,你還知道華北野戰軍一兵團司令員為徐向前元帥,一定更迷糊了。 要搞清楚也很簡單,就是要把握一點:不要被兼職迷惑。說簡單點,政治局委員如果兼任村委書記,他地位還是高于省委書記。清楚這點就好了。 上述提到的人物分三個等級: 第一等級:徐向前元帥,此時為中央軍委委員兼任華北野戰軍副司令員、兼任華北野戰軍一兵團司令員。1952年行政定級,徐向前元帥為行政三級 徐帥是軍委委員級,故即便是粟裕大將擔任華東野戰軍代司令代政委期間,他的政治地位依然低于華北野戰軍的一兵團司令員徐帥。陳毅元帥這段期間是中央軍委委員兼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地位與徐帥相當。 第二等級:粟裕、譚震林,兩人均為華東局常委,分別任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及副政委。1952年,粟裕、譚震林定為行政四級 在粟裕大將為華東野戰軍代司令代政委期間,其級別仍然按副司令副政委計算,依然與譚震林同級。至于粟裕兼任西線及一兵團司令員、政委,豫蘇皖軍區司令員等,譚震林兼任東線及二兵團政委,等等,都不必在意。這些都是兼職。 第三等級:陳士榘、許世友、王建安、宋時輪、葉飛,1952年定為行政五級(正兵團級),韋國清為副兵團級。 陳士榘為華野參謀長兼相關兵團司令員,但參謀長與兵團司令等級并無二異,故這六個人同級。 1949年初三野改編期間,陳士榘、王建安、宋時輪、葉飛任兵團司令員、韋國清任兵團政委、許世友任山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 1954年,王建安因高饒事件降為副兵團級,但與韋國清均評為上將,與陳士榘、許世友、宋時輪、葉飛相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