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是司馬懿在篡奪了曹操后代王位后,開啟的一個朝代。西晉和東晉總共加起來的時間也就50多年,但是正是因為司馬懿的篡奪開始,中國長達300年的動亂;經濟止步不前,亂到人人都可以成為一國之君;并且皇帝天天都在換,也就是后來的五胡亂華;就是由晉朝引起的,后面我們再談談五胡亂華。今天我們主要是西晉八王之亂。 背景: 八王之亂是西晉時期統治階層歷時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內亂。其歷史背景應追溯到西晉開國時期。 西晉司馬氏政權是依靠士族官僚的支持取得的,西晉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世家大族完全控制的大一統王朝,可以說,士族是西晉王朝維持統治的階級基礎。 晉武帝司馬炎也就是開國皇帝司馬懿的孫子輩,害怕士族奪走司馬家的王位,畢竟司馬家的皇位就是從士族官僚支持取得的,擔心歷史重演;而重新開始了分封制,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分封制是中國古代國王或皇帝分封諸侯的制度。商代已開始分封諸侯,稱號有侯和伯。西周滅商后,因其國都遠在西北,不利于控制幅員遼闊的疆土和統治商代后裔,便大規模地以封地連同居民分賞王室子弟和功臣,諸侯在其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也有服從天子命令、定期朝貢、提供軍賦和力役、維護周室安全的責任。 分封到地方諸侯國相當于一個小國;只要定期向中央政府朝貢就好,實際上地方勢力非常強大,不爽分分鐘都可以起兵造反;也就發展成后來的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分封制的產物。秦始皇嬴政好不容易收復戰國七雄的土地,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建立了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王朝。 好家伙;晉武帝開始做妖了;又實行了分封制,都是由同宗子弟司馬家里兄弟幾個去各個地方上任“諸侯王”,這個為八王之亂埋下最大的伏筆和禍根。 原因: 八王之亂發生的重要原因是晉武帝司馬炎在安排繼任者人選上的重大失誤;他要他傻兒子司馬衷繼位,實際上晉武帝司馬炎是是看重孫子司馬遹的,但是沒有辦法傻兒子司馬衷生了一個天資聰穎的孫子,雖然大臣們都發對立這個傻皇子司馬衷為皇儲,但架不住皇帝司馬炎的堅持呀。 晉武帝司馬炎為了能讓他孫子司馬通順利繼承皇位,開啟了一些列的鋪路。首先是殺死自己一母同胞的胞弟司馬攸;其次把宗親子弟分封到各地為王,最后讓傻皇后的娘家人楊駿做輔佐大臣。晉武帝司馬炎以為這樣操作萬事大吉,殊不知正式因為分封知對今后的暴亂埋下禍根。 但是西晉暴亂最原始的暴亂的原因就是傻皇帝司馬衷的妻子賈南風攪亂朝局;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是開國元老賈充之女,大司馬衷兩歲,貌丑而兇狠,懷有政治野心,并且手段毒辣。 晉武帝時,外戚賈氏和楊氏都有重要的政治地位。晉武帝死后,晉惠帝無能力治理朝政,以致后來引起宗室、外戚爭權奪利,賈南風得以專權。而賈南風推行的女性專制主義統治政策則成為八王之亂的直接導火索造成了賈南風得以干政弄權,直接導致了八王之亂的爆發。 爆發: 第一個階段:晉武帝司馬炎掛了后,兒子司馬衷繼位為晉慧帝;在賈南風的一手策劃下,從元康元年(291年)三月楚王司馬瑋進京殺楊駿開始到六月司馬瑋被殺為止。三個月中,兩個大臣楊駿、衛瓘被殺,兩個藩王司馬亮、司馬瑋喪命。 楊駿輔政時期,凡有詔令,晉惠帝過目后交于楊太后,然后直接下發執行;賈南風不甘心權利被楊駿和楊太后控制,秘密派人與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聯絡;要他們帶兵進京。楊駿向來恐懼楚王司馬瑋,沒有對此事加以阻止。 有了楚王司馬瑋的支持,賈皇后三月設計讓晉惠帝下詔書,宣稱楊駿謀反,洛陽全城戒嚴,要楚王司馬瑋領軍保衛皇宮,圍攻楊駿府第,可想而知誅滅楊駿三族。 賈皇后一步一步激起司馬家內斗后,讓司馬家宗親自相殘殺。至此,朝政大權被賈皇后掌控;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賈南風娘家還有親近之人迅速掌握了朝中要職。 自此;西晉長達了8年的安寧。 第二個階段:賈南風掌權八年,社會比較平靜。但她沒有兒子,為了將來能當太后,并太子司馬遹也是死對頭謝才人的兒子,便又開始鬧事;大家還記得我說傻皇帝司馬衷為什么能繼承王位嗎?因為晉武帝司馬炎為了給孫子司馬遹做鋪墊。但是晉武帝司馬炎漏算了作妖達人賈南風。 隨著太子司馬遹漸漸長大,賈南風越加擔憂自己掌權被收回,遂親自找人把太子灌醉,假做證據,要晉惠帝司馬衷下令廢除太子司馬遹,最后太子司馬遹被砸死在廁所。 又開始了第二撥的宗親子弟的廝殺,這次廝殺比8年前更加嚴重,幾乎把司馬懿嫡親后代殺光了。歷經8年的混戰,最終結果賈南風被賜毒酒;傻皇帝司馬衷被毒死,至此,東海王司馬越在八王之亂中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 結果: 在西晉宗親子弟混戰的時候,北方的匈奴并沒有閑著;看著晉朝士族宗親這么亂,“窩里斗”的情況;這正是南下攻打最佳時期,晉朝內部矛盾及其嚴重,晉朝周邊胡人看準時機,開始了對晉朝的圍擊;自此晉朝的最高權力機構的斗爭,造成了中國長達300年內部戰爭;這個時期除了讓中國經濟止步不前,還讓百姓常年顛沛流離;民不聊生。 這個時期父子相殘,夫妻反目,手足相爭;殘酷、血腥。民不聊生;后面開啟長達300年的五胡亂華;這300年除了你打我,我打你之外,沒有干其他事情,歷史學家都不想提起這個時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