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常見疾病治癥:耳朵流膿、流血 【導讀】 耳朵流膿流血多為熱實,也有耳流清水為腎水上乏。還有小孩子的耳朵為什么會有膿水? 【治病策略】 1、耳聾者,手少陽之陽虛,而足少陽之陽敗,耳癰者,手少陽之火陷,而足少陽之火逆也。欲升三焦,必升己土,欲降甲木,必降戊土,中氣不運,不能使濁降而清升也。 2、當耳朵膿水流出來時,用麝香礬石散。礬石本身是燥劑,在中藥里面可以有防腐的作用;麝香是無孔不入的。比例上麝香是二,礬石四十五左右。 3、耳流黃水者,茯苓三錢半夏三錢芍藥三錢柴胡三錢,澤瀉三錢杏仁三錢,煎半杯,熱服。 4、耳內熱腫疼痛者,茯苓三錢半夏三錢芍藥三錢柴胡二錢甘草二錢,桔梗三錢,煎半杯,熱服。熱甚加黃芩,膿成加丹皮、桃仁。 5、急性中耳炎為急性細菌性化膿性炎癥,癥見發熱、耳中疼痛、流膿等。袓國醫學認為,是火邪為患。由于少陽主火,其經脈入出于耳,故仍從少陽論治,可用小柴胡湯內加入生梔子,以增強清三焦火邪之力。 6、小孩子耳朵會有膿水,是因為生出小孩,沒有把小孩倒過來,中醫會把小孩倒過來打屁股,小孩一哭,耳朵、鼻子、嘴巴里面的羊水就跑出來了。在美國禁止打小孩屁股,小孩子出來時,用機器一吸。吸的動作只能把嘴巴、鼻子、耳朵表面的羊水吸掉,肺里面還有很多羊水,耳朵深的地方還有羊水,小孩子后來很多有氣喘、久咳、中耳炎,因為沒有打屁股的關系造成的。 7、耳流清水,責之于腎,因腎開竅于耳。耳流清水無臭味者,為腎水上泛,而腎與膀膀相表里,水之出路為膀胱。故用五苓散從膀胱以利其水,水有出路,則不致上犯于耳,其癥自愈。 8、耳朵流血,大黃黃連瀉心湯,像泡茶一樣的喝,取其氣也。 【辯證診斷】 1、耳流清水,責之于腎,因腎開竅于耳。耳流清水無臭味者,為腎水上泛,而腎與膀膀相表里,水之出路為膀胱。 【辯證治則】 1、大塚敬節有用桂枝加黃芪湯治療中耳炎流膿不止,取得了顯著效果。 2、中耳炎在急性期的初期,適用于葛根湯者為多。 3、耳聾者,手少陽之陽虛,而足少陽之陽敗,耳癰者,手少陽之火陷,而足少陽之火逆也。欲升三焦,必升己土,欲降甲木,必降戊土,中氣不運,不能使濁降而清升也。 甲木逆升,相火郁發,則為熱腫。木邪沖突,則為疼痛。木氣堵塞,則為重聽。
4、耳流清水,用五苓散從膀胱以利其水,水有出路,則不致上犯于耳,其癥自愈。 5、大黃黃連瀉心湯不僅治吐血、衄血。凡下血、尿血、齒衄、舌衄、耳衄等一身九竅者,大黃黃連瀉心湯無一不治,真治血之玉液金丹也。從高壓的深海里面出來的都可以用。 6、急性中耳炎為急性細菌性化膿性炎癥,癥見發熱、耳中疼痛、流膿等。袓國醫學認為,是火邪為患。由于少陽主火,其經脈入出于耳,故仍從少陽論治,可用小柴胡湯內加入生梔子,以增強清三焦火邪之力。 7、臨床上五官、眼睛、鼻子、牙齒等莫名其妙出血,都可以用大黃黃連瀉心湯,將熱降下來。煮過的不行---就往下走了。 【辯證針灸】 1、翳風,合谷,曲池→ 去耳中濕熱、耳朵流膿。 2、實癥的時候,要扎腎經,剛開始發作時,下然谷、外關、支溝。 3、 董氏奇穴:制污穴。為婦人百病之特效穴。臨床上可任取二—三穴下針,有立竿見影之效。為婦科治病必取之要穴。 方法:在穴位上會看到青筋,以三稜針扎出黑血者當時見效。 應用: (1)久年惡瘡、惡瘤開刀后刀口流血不止、不結口、流膿、外傷。如果效果傷口腐爛到達肌肉,可在拇趾背面對應的位置刺血,特效。 (2)因為淤血而月經推遲時,刺血或用棉簽,點按穴位40~60次,效果非常好。 (3)治療甲溝炎效果非常好。 【民間方法】 (僅供參考而已,大部分只對特定情況有效。真正治療或除根請認真閱讀臨床指導等內容) 1、中耳炎(耳內長期流水、流膿、脹痛):鮮韭菜汁5錢,加入明礬*半錢,溶化后滴入耳內,一次1~2滴,一日2次,連用5天。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經方治癥(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