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說沂蒙好,首首紅歌家家曉,在1941年的一個冬天,沂蒙山區就發生了這么一件故事,一位受傷的小八路好不容易逃出重圍,卻因為傷勢過重難以繼續奔走。 好在這時小八路遇見了一位啞婦,啞婦不僅幫他瞞過了前來追捕的日軍,還在危機關頭,用母乳救活了他。這讓小八路感念至深。傷勢好轉后,小八路繼續投身革命,本以為故事到底也就結束,卻不料冬去春來日月輪轉,建國后的小八路已然成為了大領導。他不忘舊恩,尋找到了當年的啞婦。 故事發生在日軍對沂蒙山區進行突襲掃蕩的期間,那時候位于馬牧池鄉的八路軍司令部遭遇了圍攻,一晝夜的苦戰之后,一位年僅16歲的小八路沖出了重圍逃了出來。只是他的行蹤很快就被日軍發現,面對緊追不舍的日軍,本就受了重傷的小八路一路東奔西走,眼見得命懸一線之際,躲進墓地的小八路遇見了一名啞婦。 啞婦一見小八路的情況,再聽到遠處陸續傳來的呼喊和槍聲,很快就明白發生了什么。幾乎沒有半分猶疑,啞婦立刻將小八路藏進了墓地附近的一道隱蔽石洞里,又將現場的痕跡迅速抹去。 很快,日軍追來,他們找不到小八路的身影,自然懷疑到啞婦身上來,只是啞婦咿咿呀呀了許久卻吐不出半個字。 日本人可不講仁慈,他們甚至懷疑啞婦故意而為之,直接亮出刺刀就想殺人泄憤,好在這時啞婦的丈夫及時趕到,解釋說自己的妻子小時候得了一場病,2歲開始就已經啞了。還說剛剛砍柴的時候,好像看見了一個受傷的人,往山里跑了。 日軍一聽有了消息,這才放過啞婦,急忙也跟著往山里趕去。等日軍離去,他們連忙將小八路從洞中背出,只是那時的小八路已經受傷太重,奄奄一息。 小八路的模樣分明正是風華正茂的年歲啊,啞婦夫婦都不忍心讓這個孩子自生自滅,啞婦知道,小八路現在的情況缺水缺營養缺治療,可是家中除了半缸水和一小袋米,哪里還有多余的吃食呢? 沒了辦法的啞婦用著土方法給小八路進行了簡單的治療,可是營養方面應該如何維系呢?這時候啞婦想到自己剛剛生育了一個孩子,身上還有一些剩下的母乳。 于是,征求了丈夫的同意后,啞婦主動將母乳喂給昏迷中的小八路。或許是蒼天也感念于這份赤誠,奄奄一息的小八路竟然漸漸好轉了過來。 幾天之后,昏迷多日的小八路終于轉醒,他看著眼前破敗的房屋和屋外勞作著的啞婦夫婦,瞬間明白了一切。只是當時他的傷還太重,說不了什么話,也根本下不了床。而發現小八路醒來的啞婦夫婦,更是喜不自勝,連連感嘆醒了就好。 啞婦兩口子發現小八路的情況還是有些嚴重后,著急地想到鎮上開點藥,可是當時的日軍早已把持了所有藥店的生意,就是為了防范有人救助八路。 所以他們要去鎮上買藥的危險性是極大的,可是啞婦的丈夫李開田卻顧不了這許多。好在啞婦在鎮上生活多年,也有些人脈,李開田連夜聯系了一個藥房伙計,倒也弄了點藥來。之后為了防范日軍的抽查,夫婦倆又把小八路藏進了一處空墳里,這才度過了這次危機。 漸漸地,小八路的身體情況好轉過來,他告訴這夫婦倆,自己的名字叫莊新民,并將這對夫婦的恩情都記在心里,想著日后一定報答。 隨著身體一天天好轉,莊新民也就按捺不住回歸大部隊的心思,啞婦兩個便勸他,等養好傷了再走也不遲。與此同時,夫婦倆也明白莊新民的歸心似箭,為了讓孩子身體康復得再快些,啞婦把自家用來下蛋的老母雞殺了,為莊新民熬了一鍋湯。 莊新民哪里肯吃啊,他知道這只老母雞對于這對夫婦意味著什么,更何況啞婦夫婦還養育著一個襁褓中的孩子,他們自己都舍不得吃一口,也要全部送給莊新民。 面對莊新民的拒絕,李開田只說:孩子有口奶,有口粥,就能長大成人,而你是要殺鬼子的,只有把鬼子都趕走了,我們才有好日子過。 就這樣,推卻不得的莊新民深感身上除了恩情,還有責任,他想,自己一定要早點出去,多殺鬼子。 就這樣,陸續又養了一個月傷的莊新民,終于到了和這對夫婦說再見的時候。一個月的相處,三人之間都將彼此看做了一家人,臨別之際,莊新民更是許諾到,自己從小就沒了爹娘,從今往后,李開田夫婦就是自己的爹娘了。等自己打完仗,一定回來孝敬兩位。 此情此景,李開田夫婦也十分悲傷,應允到,這里永遠是莊新民的家。只是春去冬來,抗日戰爭結束了,解放戰爭也結束了,夫婦倆卻始終沒有等到莊新民的歸來。 有人說,莊新民或許是忘了,也有人說,莊新民或許已經沒了。 及至新中國成立又過去了幾年,這一天,李開田夫婦家的門口突然來了一位青年,他推開門見著李開田夫婦的第一眼,便忍不住濕了眼眶,當即跪下喊道:爹娘,我回來看你們了。 這個人,就是莊新民。 莊新民如何會忘了這段恩情呢?離開李家后,莊新民重返大部隊,一刻不歇地加入戰斗,創下了許多功績,由此,他一路晉升,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名醫療專家,享有廳級干部待遇。 他始終記掛著啞婦夫婦,只是當時年紀小,離開得也比較匆忙,對于村子的名字于具體位置,他總是確認不了,還是等到建國后多番打聽,莊新民才確定了啞婦夫婦的所在。 言說了經過,三個人霎時熱淚盈眶。只是這時的啞婦已經身患重病,全靠著幾幅中草藥救治。得知這一消息的莊新民心痛不已,連忙帶了兩老來到縣城,由縣級醫院看護救治。 幾個月后,啞婦的身體情況好了起來,她不忍心莊新民為自己如此辛勞,便直念叨著要回去,莊新民哪里肯依。這時候還是李開田勸他,說如今吃穿用度都已經有了,我們都習慣了老家,在這里也住不習慣,不如讓我們回去,今后你得空了我們再聚就是。 拗不過二老的莊新民只得作罷。 又過了幾年進入特殊時期,相關部門開始調查莊新民在八路軍時期與部隊失聯的那段時間到底遭遇了什么,尤其是莊新民有沒有做俘虜。為此,他們找上了啞婦夫婦,兩位老人雖然年邁,但也明白這里面的重要性,當即不斷為莊新民解釋。最后在二老的合力之下,莊新民被無罪釋放,這一段故事也由此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啞婦明德英也以“沂蒙紅嫂”的身份,在革命篇章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出獄后的莊新民繼續在自己的崗位上貢獻力量,對于啞婦夫妻,他也真的如親生父母一般看待。尤其伴隨著兩位老人漸漸遲暮,莊新民也果斷將他們接到了自己身邊,細心照顧。 莊新民也要求自己的妻子兒女,要將他們當做真正的親人一般。而這一照顧就是幾十年,直到1995年啞婦明德英因病離世。而此后每年的逢年過節,莊新民一家都會前往沂蒙山區,為明德英焚香掃墓。在革命的連接下,沂蒙紅嫂和莊新民一家,不是一家卻已親似一家,而這,就是軍民一心的力量,也是軍民一心的魅力與榜樣。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