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馬斯克在接受知名YouTuber萊克斯·弗里德曼(Lex Fridman)采訪時,自信的說特斯拉2022年就能實現4級自動駕駛。 在這個不少傳統車廠投身電動車產業的關鍵時刻,此消息一出立時讓不少人覺得馬斯克勝局已定,未來必然屬于特斯拉。 1月14日,王煜全在科技特訓營直播課程中告訴我們,先別急!技術領先可不是判斷未來的唯一指標,而且技術是不是真的領先也不能“聽風就是雨”,回到技術的根本才能得出答案。 王煜全分享了交通出行行業深度分析的首期內容——技術變革,從電池技術和自動駕駛這個兩個關鍵技術層面,回答了大家最關注的問題“電動車還有顛覆的機會嗎?” 今天我們就為你帶來了他對自動駕駛的精彩分析。 1. 為什么自動駕駛又成熱門? 2021年,自動駕駛相關的車禍新聞引發過幾輪關注,各大車廠也紛紛澄清提供的只是輔助駕駛,所謂的“自動駕駛”離我們還很遠。 然沒有幾個月,同樣在去年底,各種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上路的消息突然接連不斷,不少人又在喊自動駕駛就要實現,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王煜全認為,大的環境看,我們當下處在智能變革的路上,自動駕駛必然是下一輪變革的關鍵點;而從具體的技術看,人工智能算法也確實有了新的進展。 2. 新技術突破了智能瓶頸? 在大多數人都沒有注意的時候,一種名為Transformer的人工智能新型算法框架被引入了自動駕駛領域。 這套算法極大的改善了傳統智能的短板,簡單說過去的人工智能“腦力”有限,一次只能學一件事,學到小學三年級就定型了。 而這套新算法下,人工智能不但能同時學習好幾樣技能,而且你交給它的知識越多它就越聰明,這就解決了自動駕駛以前的大問題! 3. 電動車終于能夠自己學會“一邊看路一邊開車”! 早期的自動駕駛受技術限制,就好比幾個小孩開車,你踩油門,我掌方向盤,他看路,誰的水平都不高,更別說還要相互間合作了。 后來隨著智能提升倒是能做到看路開車了,但是“注意力”有限,看路就常常忘了看人,看人一緊張又容易忘了該怎么開車。 而這套新的算法框架正是引入了“注意力”機制,只要算力夠機器可以同時關注好幾樣東西,駕駛水平立時就上去。 當然光解決了開車的問題其實還不夠,還有另外一項技術讓人工智能甚至能像人一樣獲得一定的推理能力,正是它們組合到一起,讓自動駕駛的希望又重新被燃起。 不過新技術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正因如此自動駕駛的競賽還遠未結束! 4. 技術路線之爭! 有了新技術加持,關于如何實現自動駕駛卻出了分歧,在眾多電動車廠商為了讓自動駕駛更安全,不斷給汽車添加各種傳感器時,特斯拉卻反過來拿掉了這些設備,馬斯克還多次宣稱只需要攝像頭就能實現自動駕駛。 不少媒體報道說馬斯克是為了節約成本,但王煜全認為,他這么做實際上是有技術考慮的。 今天不同類型的傳感器需要用不同的人工智能處理,那就又會出現前面提到的協作問題,馬斯克認為只要機器夠聰明,沒有這些傳感器反而能減少協作里掉鏈子的問題。 王煜全告訴我們,這套說法理論確實是成立的,但是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要面臨兩個非常大的瓶頸! 5. 激光雷達有什么問題? 雖然頻繁被馬斯克diss,以激光雷達為代表的傳感器路線還是成為了眾多車企的選擇,有人嘲笑這是因為它們技術落后,跟不上時代。 王煜全從底層出發,告訴我們更多的傳感器確實能提高智能的水平,不過激光雷達也仍然面對兩個問題。 一個是正是馬斯克說的決策難題,另一個則是更為致命的——產能不足,以致于今天還少有電動車真正配備上激光雷達。 6. 誰更有未來呢? 如果只是分析分析技術,列個優缺點對比,這也不是王煜全的風格。 在直播課程中,他直接告訴我們誰才是未來,而得出這個答案的原因也就在技術里。 雖然現實世界里這場競爭還在繼續,但回到技術的本質,你就會明白什么樣的優勢是“護城河”,什么樣的優勢是“紙老虎”,未來在哪自然一目了然。 7. 自動駕駛又何時能來? 自動駕駛作為今天人工智能的典型代表,它背后有著無窮的想象空間,那么它究竟何時能夠實現呢? 王煜全在課程中也給出了兩個明確的指標,他在直播中提到,能超前別人看懂未來、做出預判自然收獲滿滿,但這一切都離不開掌握規律,付諸實踐。 2022年前哨科技特訓營正式進入科技實戰之年,經歷兩年積淀,我們不但要與大家一起用專業手段深度掌握科技趨勢,把握時代脈搏,更會為大家繪制一份技術與產業交織,指明趨勢和機會的創新地圖,讓你能時時對照,不會迷失于眾多的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