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會陽穴主治泄瀉,便血,痔疾,陽萎,帶下等疾病,配承山治痔疾效果更好。會陽穴位于骶部,尾骨端旁開0.5寸。有臀大肌;有臀下動、靜脈分支;布有尾骨神經;深部有陰部神經干。會陽穴位的位置具體在人體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圖解會陽穴位位置圖和具體按摩手法。
會:交會,會合之意。
陽,陰陽之陽,陽氣也。穴屬陽脈,與陽脈之海的督脈相交。
會陽名意指膀胱經經氣由此會合督脈陽氣。本穴物質為下髎穴傳來的地部剩余經水,其量較小,至本穴后吸熱氣化為天部之氣,此氣與督脈外傳的陽氣會合后循膀胱經散熱下行,穴內氣血的變化特點是天部的陽氣相會,故名會陽。
【會陽穴的名解】
別名:利機。
1、會陽。會,會合、交會也。陽,陽氣也。會陽名意指膀胱經經氣由此會合督脈陽氣。本穴物質為下髎穴傳來的地部剩余經水,其量也小,至本穴后吸熱氣化為天部之氣,此氣與督脈外傳的陽氣會合后循膀胱經散熱下行,穴內氣血的變化特點是天部的陽氣相會,故名會陽。
2、利機。利,便利也。機,機關也,巧妙也。利機名意指本穴向臀部輸送陽氣。本穴物質為膀胱經與督脈的陽氣會合而成,陽熱之氣不光循膀胱經而傳輸,亦向穴外的臀部傳輸,臀部受此陽熱之氣后方能靈活自如,如同方便的活動機關一般,故名利機。
會陽穴是膀胱經與督脈的交會穴。
會陽穴的準確穴位圖
【會陽穴位位置圖】
會陽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于骶部,尾骨端旁開0.5寸。
會陽為諸陽之會,與會陰相對,那為什么不是出自督脈而屬足太陽經呢?
陰之大會,藏精,精化氣而上沖,陽從陰中出;陽之大會,衛外,氣聚成形而降,陰生陽藏。如《內經》所云:“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
督脈為陽脈之海,陽之初始,由陰出陽,而足太陽膀胱經則為陽之極,運氣為太陽寒水,陽氣由外入內。督脈升,太陽降,陰升陽降,形成泰卦陰陽相交的穩定之勢。經云:“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边@也是為什么會陽穴又是足太陽膀胱經與督脈的交會穴。
![]()
【會陽穴的特性】
主治:泄瀉,便血,痔疾,陽萎,帶下。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陽氣。
運行規律:由本穴循膀胱經傳于上下二部及傳于臀之各部。
功能作用:散發水濕,補陽益氣。
會陽穴的作用
【按摩會陽穴位的作用】
緩解治療泄瀉、陽痿、痔瘡、便血、痢疾、帶下等;現在多用于治療坐骨神經痛、淋病、陰部神經性皮炎等。
![]()
【會陽穴的功效】
補陽益氣,散發水濕。
會陽穴具有清熱利濕,壯腰補益,理下焦,調二陰的作用。常用于治療腹瀉,痔瘡,便血,陽痿,陰部汗濕瘙癢等。
平時可以雙手向后,手掌心朝向背部,用中指指腹按揉會陽穴,按壓時有酸脹感,每次左右穴位各1~3分鐘,長期堅持按摩,可以緩解泄瀉,遠離便血、痔疾。
【針刺會陽穴的方法】
會陽穴直刺1-1.5寸,局部酸脹,有麻電感向會陰部放散。
【會陽穴解剖】
有臀大??;有臀下動、靜脈分支;布有尾骨神經;深部有陰部神經干。
【會陽穴主治】
泄瀉,便血,痔疾,陽萎,帶下。
【會陽穴位配伍】
1、配承山穴治痔疾;
2、配百會穴、長強穴治療痔瘡、脫肛;
3、配曲池穴、血海穴治療瘙癢、陰部皮炎。
關于會陽穴臨床應用古文是這樣記載的:
《針灸甲乙經》:腸中有寒,泄注腸癖,便血,會陽主之。
![]()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久痔陽氣虛乏。
《類經圖翼》:腹中寒氣。
《針灸大成》:主腹寒,熱氣冷氣,泄瀉,腸癖下血,陽氣虛乏,陰汗濕,久痔。
《循經考穴編》:男子陽氣虛乏,陽痿,婦人赤白帶下,經行腰腿疼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