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已故名老中醫(yī)魏龍驤先生治便秘,概以生白術為主力,少則30~60g,重則120~150g,便干結者加生地黃以滋之,時或少佐升麻,乃升清降濁之意。至遇便難下而不干結,更或稀軟者,其苔多呈黑灰而質滑,脈亦多細弱,則屬陰結脾約,又當增加肉桂、附子、厚樸、干姜等溫化之味,不必通便而便自爽。 1977年6月,有北京電車公司某廠之ー工人于某來診。自稱患便秘六七年矣,中西醫(yī)迄未停診,竟無寸效。7年來,湯藥近千劑左右,滋陰如麥冬、沙參、玉竹、石斛、知母有之;潤下如大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桃仁以及大黃、芒硝、番瀉葉有之;補劑如黨參、黃芪、太子參、懷山藥、肉蓯蓉、狗脊、巴戟天等藥備嘗之矣;丸藥若牛黃解毒、牛黃上清、更衣丸、槐角丸、麻仁滋脾丸;其他如開塞露、甘油栓等,直似家常便飯,且常年蜜不離口。 然與便秘已結不解之緣,言下不勝其苦,頗為失望。魏氏診之,心煩易汗,眠食日減,脈細,舌苔薄滑,余無他象,皆由便秘過久,脾胃功能失調所致。當投生白術90g,生地黃60g,升麻3g。患者雖未形諸言表,但眉宇間已形半疑半信之態(tài),以為僅僅三味又無一味通下,默然持方而去,實則并未服藥。終以便不自下,姑且試之,幸其萬ー。不期,4小時后,一陣腸鳴,矢氣頻轉,大便豁然而下,為數年之所未有如此之快者。正所謂一劑知,二劑已。嗣后,又繼服20余劑,六七年之便秘,竟占勿藥。患者喜出望外,稱謝而去。 高齡患便秘者實為不少,一老人罹風疾偏枯,步履艱難,起坐不利,更兼便秘,何以堪此。嘗指腹而嘆日:“大便不通,如之奈何!愿醫(yī)者善為我圖之。”查其舌質偏淡,苔灰黑而膩,脈見細弦。此乃命門火衰,脾失運轉,陰結之象也。疏方生白術60g為主,酌加肉桂3g,佐以厚樸6g,大便逐能自通,灰苔亦退,減輕不少痛苦。類似病人,亦多有效,勿庸一一例舉。 |
|
來自: AB向往神鷹 > 《108.張慶軍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