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現在不少孩子,到了青春期,便開始叛逆,家長管都管不住。這時候,便有一種聲音告訴父母:試著和孩子做朋友。 和孩子做朋友,是如今說得比較多的一種教育方式,不少父母為了和孩子拉進距離,避免孩子青春期出現各種問題,于是,父母們都開始學著放下身段,去和孩子做朋友。 只是即便如此,孩子該叛逆,還是叛逆。問題,出在哪里呢? 孩子飯桌上"放肆",媽媽稱:我和孩子是朋友,慢慢商量著來 前些時候,姑父六十歲生日,請了好多親戚去酒店吃飯。到了酒店,和我們同坐一桌的,是小表姐一家,他們家有一個7歲的女孩兒。長得天真可愛,可是在飯桌上吃飯的樣子,卻真心不雅。 只見小姑娘不斷轉著桌上的圓盤,看到自己喜歡的菜,就各種翻騰,挑出來吃掉。因為小姑娘的行為,其他人都不能安生吃個菜。而小表姐只是小聲對小姑娘說:"你這樣不太好,別人不好夾。" 小姑娘根本不聽,小姑娘的爺爺說道:"孩子吃飯,就該有規矩,你這像什么樣子!" 小表姐聽了可不樂意了:"孩子還小,慢慢說,總能變好的。現在哪有像你這樣,還罵孩子的,現在都是和孩子做朋友,和孩子商量著來。" 小姑娘爺爺冷笑一聲:"商量到7歲了,就這德行!你看人家開心果,還不到3歲,坐有坐相,吃有吃相!你這樣和孩子做朋友,孩子遲早得廢了!" 然后小姑娘狠狠瞪了開心果一眼,扔下筷子,直接走了。 作為父母的你,和孩子是朋友,那么誰來管教孩子? 在現在的教育中,和孩子做朋友,確實是一種"教育方式"。只是,作為父母的你,如果和孩子單純的只是朋友,那么誰來管孩子呢? 佟大為在綜藝節目《一年級》中當過表演老師,班級中,有一個女孩沒有請假,且兩天都沒有來學校上課。等到女孩再次來學校上課的時候,佟大為便開始責問:"為什么不請假!" 原來,女孩只是害怕自己考得不好,所以逃了。 這時候,另外一個女生指責佟大為:"你只把自己當老師,卻沒有把學生當朋友,你沒有資格做老師!" 然后佟大為的一句,值得所有父母深思:"在學校,你們就要守學校的規矩!我們的關系,首先是師生,其次才是朋友!我作為老師得對你們負責,兩天不請假也不來,我如何對你們的父母交代?再者,你來著是來交朋友,不是來學習嗎?" 很多父母在理解"父母是孩子的朋友"這句話時,也是出現了這樣的失誤。父母對于孩子,首要身份,其實是父母,其次,才是孩子的朋友。 如果,你連父母的身份都沒做好,又如何去做孩子的朋友?如果,你只是孩子的朋友,那么,管教孩子的任務,該誰來做? 孩子在該立規矩的年齡,不要和孩子做"朋友" 1、規矩一定要有 家長是否發現,很多時候,孩子其實都是在挑戰大人的"底線"。 比如,你讓孩子往西,孩子絕對會往東,你讓孩子下地干活,孩子絕對會上房揭瓦。然后,家長是忍無可忍,還是和孩子繼續做朋友? 忍無可忍的家長,會用傳統的教育觀念,將孩子胖揍一頓,然后,孩子可能一個禮拜內再也不敢如此放肆。但是過了這一個禮拜,孩子會如何,不得而知。 繼續和孩子做朋友的家長,任孩子隨著自己的心意去"不著邊掉",那么孩子看不到父母的底線,會越來越離譜。 兩者自然是兩個極端,而這其中差的,其實就是兩個字:規矩。 規矩,在生活中、家庭中,一定是要有的。 2、制定規矩,溫柔而堅定 溫柔而堅定地制定規矩,是幾個意思? 溫柔,便是不要生氣,盡量用平和的語氣告訴孩子這個規矩。堅定,那就是堅持到底,不要因為孩子哭鬧一下、撒個嬌,家長就繳械投降,這樣換來的,是下一次孩子更厲害的哭鬧。 溫柔,是在乎孩子的感受,堅定,是在乎孩子的未來! 和孩子做朋友,有三個前提條件,家長別忘記 那么,給孩子立規矩,家長就一定不能是孩子的朋友了嗎?是,也不是。怎么理解?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家長在孩子此時心中的形象,并不應該是朋友。但立規矩,并不會影響孩子和父母,依舊是朋友。 1、比起朋友,父母首先得是榜樣 我們在引導孩子交朋友的時候,都會讓孩子找一些品德好、性格好的人做朋友。只是,身為孩子朋友的你,是否品德好,性格好呢? 在成為孩子朋友之前,家長一定得做好孩子的榜樣,給孩子立的每一條規矩,自己定然是遵守的。 開心果爸爸之前也是"低頭族",開心果逐漸長大,看到爸爸玩手機,她也想玩。每次,爸爸都說,小朋友不可以玩手機。然后開心果說:"為什么爸爸就可以玩呢?" 女兒一句話,開心果爸爸認識到,自己真的不算一個好榜樣。于是,爸爸也逐漸放下手機,陪開心果看書。開心果獨自玩耍,爸爸也不玩手機,而是看工作相關的書籍。現在不到3歲的開心果,也不會想著一定要拿手機玩。 父母只有成為榜樣,才會更貼近自己對孩子的要求,這樣,孩子會覺得自己和父母更為親近、相像,這樣才能成為更好的朋友。 2、孩子對父母,有敬畏心 有人說:我明明和孩子關系很好,為什么我說什么,孩子卻永遠不愿意聽?孩子犯錯誤了,我指正孩子,孩子卻不以為然,甚至還會不耐煩、對我言語攻擊? 孩子和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還真不該是"平等"的,在生活中,父母的地位,一定是略高于孩子。 記得讀初中的時候,一位女生受到同學的欺負,她的父親便到學校里,來替女兒討回公道。沒想到,女生對父親的第一句話便是:"你怎么穿成這樣就來學校了!" 父親尷尬地撓了撓頭,匆匆忙忙回去換了衣服,再來學校。 這個家庭,雖然不富裕,但是女孩飽受父親的寵愛,母親總是嘲笑父親無能,時間長了,女孩也開始對父親"惡言惡語"。 在家庭中,想要讓孩子對父母有敬畏之心,其實很簡單。首先,父母對老人,要存在敬畏之心。其次,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相互詆毀。敬畏,是父母與孩子"友情不變"的基石。 3、父母是孩子崇拜的對象 你羨慕別人的生活,說不定,別人也正在羨慕你的生活。你所厭棄的,或許正是別人所羨慕的。 朋友曼曼讀初中的時候,非常羨慕同桌喬喬,因為喬喬經常穿著漂亮的衣服。后來,喬喬告訴曼曼,這些衣服都是媽媽給做的,她媽媽是服裝設計師。 曼曼很羨慕,回家忍不住責備媽媽:"為什么喬喬的媽媽可以做出漂亮的衣服,你卻不能?"曼曼永遠記得,媽媽當時的手足無措。 后來一次吃午飯,喬喬看到曼曼的飯菜,忍不住羨慕到:"你每天吃得真好!看我,每天就是白米飯蒸蛋。"那一刻,曼曼才忽然覺得自己錯了,她只看到別人有的東西,卻沒有看到自己所擁有的。 后來,她向媽媽道歉,逐漸地,也崇拜起自己的媽媽來。因為,她覺得媽媽做的飯菜的味道,是最香的。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全能的,甚至有些父母還很差勁。但是,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作為父母,我們該給孩子的教育,便是讓孩子多去關注別人的優點,而不是執著于缺點,這樣,孩子才能過得更開心,父母才能成為孩子一生崇拜的對象。崇拜之下,朋友關系自然不會差。 開心果媽媽寄語 規矩,對于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如何養成孩子好的規矩,又不影響親子之間的關系,這其中,家長就要好好思量,你和孩子,是否滿足了成為朋友的條件。 今日話題討論:你覺得和孩子成為朋友的前提,應該是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