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方常見疾病治癥:液汗 【治病策略】 1、苦參用于腋下發癢汗、陰部發癢、寄生蟲。 【辯證治則】 1、(1)腋汗、脅汗,如在陰陽交互時發泄者,皆陰陽不和半表半里癥。 (2)兩腋汗,久不愈者,此濕熱流注也。 (3)越冷腋汗越多,為心腎陽虛。 2、(1)腋下黃汗,是三焦的黃色營養。比如經常游泳的人容易有腋下黃汗,其它地方都沒問題,黃芪芍藥桂枝苦酒湯,一劑知。西醫無治。 (2)表實的黃汗,腰以上出汗,用桂枝加黃芪湯。黃芪是去三焦的黃。黃芪補氣就是補水。 3、濕在血脈周圍:還要再深入一點,碰到你的血脈的時候,圍繞在你的血管脈搏旁邊的時候,就是防己黃芪湯,病人沒事就流汗又身重。身重、腹大、腋下汗多、睪丸積水,防己黃芪湯。 【辯證比較】 1、(1)潮熱,而脅下汗出者為膽實,用大柴胡湯。 (2)手足心汗出者為胃實,用大承氣湯。 (3)腋下一直流汗流很多,就是三焦系統,也就是大柴胡湯證。 (4)如果手掌汗流很多的,手上的「止汗點」,背后的第五椎外開五分的地方「華佗夾脊」,直針下針可以止汗;如果病人是陽明熱,大便正常,舌頭伸出來苔是黃的,就是白虎湯,如果大便不通,就用承氣湯攻。 2、(1)濕在皮膚表面,屬表證,皮膚表面上痛、癢,濕疹,是麻黃加術湯; (2)皮表以下,濕比較深、有凝,不癢,頭皮屑等,用麻杏薏甘湯; (3)濕在血脈的周圍,腋下汗特別多,男人睪丸積水等,用防己黃芪湯; (4)濕在血脈里面,血管比較大,關節痛,用桂枝芍藥知母湯; (5)很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都變形了,烏頭湯。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經方治癥(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