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過對1992年,2001年,2010年,2019年出版的世界地圖冊的對比,來看一下30年來世界的變化。 我們分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北冰洋,南極洲分國家和地區逐一對比。 第四篇:大洋洲—巴布亞新幾內亞 【國 名】 巴布亞新幾內亞獨立國(The Independent State of Papua New Guinea)。 【面 積】 46.28萬平方公里,海洋專屬經濟區面積310萬平方公里。 【人 口】 878萬。城市人口占15%,農村人口占85%。98%屬美拉尼西亞人,其余為密克羅尼西亞人、波利尼西亞人、華人和白人。華人華僑約2萬人。官方語言為英語,地方語言820余種。皮金語在全國大部分地區流行,南部的巴布亞地區多講莫土語。居民中93%為基督教徒,傳統拜物教也有一定影響。 【首 都】 莫爾斯比港(Port Moresby)。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于幾內亞島東南岸,瀕臨巴布亞灣,是巴布亞新幾內亞最大的港口城市,港口沿岸有設備完善的海水浴場和海上運動設施。 【重要節日】 獨立日:9月16日。 【地理】 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西與印度尼西亞的伊里安查亞省接壤,南隔托雷斯海峽與澳大利亞相望。屬美拉尼西亞群島。全境共有600多個島嶼。主要島嶼包括新不列顛、新愛爾蘭、馬努斯、布干維爾和布卡等。海岸線全長8300公里。海拔1000米以上屬山地氣候,其余屬熱帶氣候。5-10月為旱季,11-4月為雨季,沿海地區年均氣溫21.1-32.2℃,山地地區比沿海地區低5-6℃。年平均降水量2500毫米。 【歷史】新幾內亞高地地區早已有人定居。1511年葡萄牙人發現新幾內亞島。18世紀下半葉,荷蘭、英國、德國殖民者接踵而至。1906年英屬新幾內亞交澳大利亞管理,改稱澳屬巴布亞領地。德屬部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澳軍占領,1920年12月17日國際聯盟委托澳管理。1942年被日本占領。1945年聯合國將其重新交澳托管。1949年澳將原英屬和德屬兩部分合并為一個行政單位,稱“巴布亞新幾內亞領地”。1973年12月1日實行內部自治。1975年9月16日獨立。邁克爾·索馬雷(Michael Somare)為首任總理。 【行政區劃】 全國劃分為20個省,另設布干維爾自治區及首都行政區(莫爾斯比港市)。 20個省分別為:巴布亞地區 :西部、海灣、中部(曾譯作“中央”)、國際首都區、米恩灣、北部(曾譯作“北方), 高地地區:南高地、赫拉、恩加、西高地、吉瓦卡、欽布、東高地, 莫馬塞地區 :莫羅比、馬丹、東塞皮克、西塞皮克, 離島地區 :馬努斯、新愛爾蘭、東新不列顛、西新不列顛、北所羅門。 1990年巴布亞新幾內亞人口462萬,人均GDP為697美元。 1994年,東新不列顛省省會拉包爾(Rabaul)在塔烏魯火山爆發中受損,省會搬遷到科科波(在拉包爾東南26公里)。1996: 北所羅門省恢復原名布干維爾省,隨后省會從阿拉瓦(Arawa)遷到布卡(Buka)。 2000年巴布亞新幾內亞人口585萬,人均GDP為602美元。 2002.3.27: 巴布亞新幾內亞議會通過一系列有關布干維爾省的法案,布干維爾省走向自治,12年戰爭結束。布干維爾島“革命軍”1990年宣布脫離巴新,成立“布干維爾共和國”,并得到所羅門群島政府的支持。1997年在新西蘭斡旋下停止沖突,2002年簽署和平協議,雙方同意未來就是否獨立舉行公民投票。 2005年5/6月,第一屆布干維爾自治區政府第一屆選舉舉行,6月15日自治區政府。當年7月25日,叛軍領導人弗朗西斯奧納因短暫的疾病去世。作為布干維爾銅礦的前測量師,奧納是分離主義沖突中的關鍵人物,并拒絕正式加入該島的和平進程。 2010年巴布亞新幾內亞人口731萬,人均GDP為1909美元。 2012.5.17: 赫拉省設立,分南高地省。吉瓦卡省設立,分西高地省設。 2019年11月23日開始,布干維爾島進行未來地位公投,取得更大自治權還是完全獨立之間二選一。12月7日結果顯示98%的有效投票選擇獨立。該項結果不具有約束力,但具有咨詢影響。最終地位仍需巴新政府和布干維爾自治政府進行談判,這可能還需要數年。 2020年巴布亞新幾內亞人口895萬,人均GDP為2757美元。 【經 濟】 資源豐富,經濟發展不平衡。礦產、石油和農業經濟作物是巴新經濟的支柱產業。近年來,巴新政府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制訂了《2010~2030年發展規劃》《2050年遠景規劃》和“聯通巴新”等發展戰略規劃,為巴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定的外部政策環境,使巴新經濟連續多年實現正增長。政府加大吸引外資的力度并取得一定成效,液化天然氣項目、瑞木鎳礦等投資項目均取得重要進展,為推動巴新經濟持續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近年來隨著國際能源市場價格下跌,巴新經濟增速有所放緩,政府財政困難增多。同時,許多山區居民仍過著原始部落自給自足的生活。全國人口中近37%生活在國際貧困線(人均1.25美元/天)以下。2019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人類發展指數顯示,巴新在189個國家中列第155位。人口增長較快,大量農村人口流向城市,失業率居高不下,社會治安有待改善,廣大民眾生活依舊艱難。 【資源能源】 金、銅產量分別列世界第11位和第10位,石油、天然氣蘊藏豐富。已探明銅礦儲量2000萬噸,黃金儲量3110噸,原油儲量6億桶,銅金共生礦儲量約4億噸。此外還有富金礦、鉻、鎳、鋁礬土、海底天然氣和石油等資源。庫土布和弋貝兩大油田儲量即達4億桶。南高地省油田儲量達1700萬桶。天然氣探明儲量7萬億立方英尺,預測儲量15萬億立方英尺。 【林 業】 熱帶原始森林覆蓋面積3600萬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86.4%,林木總蓄積量為12億立方米,可采蓄積量為3.6億立方米。主要出口原木,深加工產品包括家具、膠合板及地板等建筑材料。 【農 業】 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的85%。主要農產品為椰干、可可豆、咖啡、天然橡膠和棕櫚油。 【漁 業】 1978年巴新宣布200海里專屬經濟區,捕魚區擴大至240萬平方公里,漁業資源豐富,盛產金槍魚、對蝦和龍蝦,其中金槍魚資源占世界儲量的20%。 【旅游業】 旅游資源豐富,開發潛力較大。每年接待外國游客約7萬人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