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聽再多故事,看再多圖片,都不如親身“走一遭”來得真切、直觀。基于這種認識,黨史教育中,我再次前往貴州,參觀遵義會址,駐足赤水河畔,一路追尋、一路學習、一路體悟,切身體驗征程的曲折、理解犧牲的悲壯、感悟勝利的不易,讓心靈得到洗禮、讓靈魂得以重塑。精神上的汲取,精氣神的傳承,才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遵義會議感懷】 貴州遵義,紅色圣地,轉折之城。1935年1月,為了挽救中國人民革命事業的中國共產黨人,從絕地險境千里奔襲到這里,召開了具有偉大轉折、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遵義會議,在我們黨百年歷史征程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8年前只是在紅軍政治部舊址進行的陳列,而這次重訪遵義會議會址,眼前則是拔地而起的一座遵義會議陳列館。遵義會議給人以深刻昭示:形成一個成熟的、在黨內外有高度威望的領袖集團,對于確保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順利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 在遵義會議召開以前,我們黨一直沒有一個成熟的中央領導集體。自那以后,中國共產黨開始逐步形成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卓有成效地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 我們黨百年華誕,以黨中央率領全國各族人民乘勢而上開啟偉大新征程。我們要從遵義會議中汲取精神力量,以史鑒今,最根本的就是要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四渡赤水詠嘆】 四渡赤水,是紅軍長征史中最輝煌的一頁,是一場極具膽略和勇氣的驚人之舉,也是一首行云流水般的戰爭詩篇。上世紀60年代,英國元帥蒙哥馬利問毛主席:您指揮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哪一仗打得最好?主席搖頭回答說:都不是,四渡赤水才是我平生得意之筆! 日前的赤水河,兩岸青翠欲滴,峽谷、溝壑縱橫,滔滔河水像脫韁野馬,奔流不息。耳旁回旋著“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雄壯樂曲,我在這條有野性、有險灘、有故事的英雄河畔流連往返。 那年1月22月~5月9日,大大小小42場戰斗,平均2.5天一場戰斗。86年前,在毛主席運籌帷幄下,3萬紅軍將士依托赤水河,馳騁于云貴、川三省,兩個多月內,四次飛渡赤水河,與國民黨40萬大軍周旋,南北縱橫千里,穿插于敵重兵之間,靈活機動,迷惑敵人,創造戰機,化被動為主動,最后順利突出敵軍重圍挺進云南,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勝利,是世界軍事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光輝典范。 我們黨一路走來,有順境也有逆境,有和煦陽光也有狂風驟雨,無不是在斗爭中求得生存、獲得發展、贏得勝利。邁入新發展階段,四渡赤水中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審時度勢的神機妙算、運籌決勝的指揮藝術、奇兵神勇的英雄氣概等,激勵我們“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奮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 |
|
來自: 昵稱78511808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