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三黃湯 麻黃五分,獨活四分,細辛二分,黃芪二分,黃芩三分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 【作者】孫思邈 【出自】《千金方》 【主治】 1、治中風手足拘急,百篩疼痛,煩熱心亂,惡寒,經日不欲飲食。 【加減】 1、心熱加大黃二分, 2、腹滿加枳實一枚, 3、氣逆加人參三分, 4、悸加牡蠣三分, 5、渴加括蔞根三分, 6、先有寒加附子一枚。 【組成】 獨活 細辛 黃芪 麻黃 黃芩 【時機】 1、病人有中風的現象,主要的癥狀有怕冷、惡寒、心煩燥、手足拘緊。這是比較淺的中風,也是癱瘓、手腳不聽使喚。 【方解】 1、麻黃走表,黃芪固表。 2、麻黃配上桂枝的時候,桂枝就是馬,麻黃就是那個騎士,必須要碰到桂枝,才能夠走到皮膚表面上去發汗。麻黃如果碰到細辛就出在少陰癥,細辛與麻黃有相互的作用,可以去里寒,去手足拘攣、怕冷等。 3、黃芩能夠除煩。煩躁是因為虛熱,所以用黃芩。 4、病人會中風就已經是氣血兩虛了,所以不能大攻發表、用很強力的袪風藥。 【比較集錦】 1、歷節風病證方治表
2、歷節類病附方證治表
【名家論述】 1、千金三黃湯《金匱筆記》 那千金三黃湯呢是用在有幾個癥狀,病人有中風的現象,但是他主要的癥狀病人有怕冷,就是惡寒,怕冷,心煩,心煩燥惡寒、然后手足拘緊。那這個現象出現的時候,病人可以看到人認得人,可以講話,這是比較淺的中風,比較在表面的中風,也是癱瘓掉啊,手腳不聽使喚。麻黃能夠走表,那跟黃芪配在一起的時候,這個黃芪是固表用的。那為什么這里不用桂枝?因為細辛的關系。 麻黃呢,平常如果做青龍你是配上桂枝的時候,麻黃就好像騎在桂枝,桂枝就是馬,麻黃就是那個騎士,所以麻黃必須要碰到桂枝,才能夠走到皮膚表面上去,發汗出來。那麻黃如果碰到細辛呢?就出在少陰癥,大家讀過《傷寒論》時,看少陰癥,麻黃附子細辛湯。這個細辛呢,跟麻黃有相互的作用,這個細辛我們在經方里面,我們唯一能找到的藥,增加一個人膽氣。平常我們沒有什么吃了藥膽子會很大,那吃了藥最大膽的就是大麻。過去我們部隊作戰的時候。因為從一個京城,比如我們現在從北京、長安出發,要開拔到邊疆軍跟那個作戰,那作戰的時候有時候部隊呢,他這個兵在外面要半年才能到達地方,不是說坐飛機就到了,車子就到了,他半年才能到,那在這半年中間,離鄉背井。因為還沒碰到敵軍嘛,碰到敵軍就發泄一下,殺幾個人,可是呢,沒有碰到敵人。還在路上行軍的時候,部隊之間問題就很多,有的人會起沖突啊,對不對?那個時候用大麻,就是讓心情會很好,同時呢大麻可以止痛,這個,作戰的時候大麻可以膽氣會很大,殺人啊,往前沖,那個手砍斷的以后啊,手被刀子砍斷了都不會感覺到痛,還在殺人。大麻也不會上癮。 那經方里面我們沒有辦法用大麻啊,我們用細辛,細辛也可以增加膽氣,所以當你細辛劑量增加的時候,我什么都不怕了,膽氣會增加。細辛跟麻黃用在一起的時候,它會把麻黃互相有交互的作用,可以把這個里面的寒去掉,手足拘攣啦、怕冷啦、哦,都可以去掉,那,這個心煩呢,黃芩,這個黃芩這個藥就能夠除煩,這個除煩,因為它是熱,不是純熱、實熱,它是一種虛熱的狀態之下,哦,所以用黃芩,那這個處方看起來就很有意思,那因為中風比較表,病人本來,中風處方的時候大家要記得哦,一開始我就講了,這個人會中風就已經是氣血兩虛了,所以你處方很小心啦,你不能大攻發表什么樣子啦,不對,因為他本身已經氣血兩虛了嘛。所以說我們不會用到很多強力的袪風藥,比如獨活啊、羌活啊,防風啊這類藥,這個合理,這個從《千金翼方》里面出來的。當然孫思邈當年呢,他自己在寫這個《千金要方》,他是,孫思邈他100多歲,很長壽的人哦,他就是到這個地方,如果這個區域是非常敬老尊賢的,他就專門看老人病,到另外一個鄉下,村莊的,這個地方非常的疼愛小孩子,他就專門看小兒科。他就到處到處這樣看,所以他就經驗很多,活了100多歲。那京城里面的吏事找他回去當御醫,他就不去,他就老百姓,跟老百姓走近比較好,他寫了個《千金要方》,結果后來寫完就覺得很得意啊,這個過幾年以后一看,看到《傷寒論》《傷寒雜病論》,張仲景寫的。一看,哇,趕快就把它刪改了很多,所以叫做《千金翼方》。《翼方》就是《千金要方》有了《傷寒雜病論》以后,有的這個《千金要方》就長了翅膀,翼嘛,叫翼方。這個就是從《千金翼方》里面來的,哦,這是第一個。注意哦,這是一般比較淺的中風。能看到能識人,能認得你是我先生,你是我女兒,能識人,還能講話。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金匱經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