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圖》在春晚火了,但關于親手繪制它的人,你了解多少
隨著2022年春晚鐘聲的敲響,很多節目都在人們心中落下了印記,而《富春山居圖》也通過春晚的舞臺火了一把,演員們精彩的表演,把人們拉回到了悠然山水之間,但關于它的創作者黃公望,大家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和他所創作的《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出生在南宋時期的一個貧困家庭,因此十歲的時候就被親生父母過繼給了黃姓人家,取名黃公望。黃公望二十五歲時擔任浙西憲吏,此時已經是元朝的天下,或許天生不是當官的材料,黃公望在擔任憲吏沒多久,就因為得罪了上級不得不辭職另尋他處。
為了在仕途上尋找出路,黃公望只身來到杭州,在此后的五年當中,在畫藝上受到了趙孟的指點,并在繪畫上面精進了不少。隨后在好友張閭的提拔下,黃公望入京當官,可不久張閭因“貪刻用事”引發民亂而問罪,黃公望受此連累也入了獄,除此與官場徹底告別。
出獄后的黃公望徹底對官場失望,轉而過起了隱居生活,并潛心研究起儒、釋、道來。此后數年,黃公望長期浪跡山川,領略名山大川的雄偉壯觀,觀察山水之間的靜與動,然后將其運之于筆。
1347年,此時已經七十八歲的黃公望決定定居于富春江,在此后的數段歲月,黃公望每日身背畫具,穿行在富春江一代,凡所見不能忘懷的景象一一呈現在紙張當中。
在一次與好友共同游覽富春江之景時,接受好友的請求,黃公望答應用三年的時間給好友畫上一幅完整的《富春山居圖》,果真不負所望,黃公望用了三年的時間,將其景色活靈活現的呈現在紙張當中。
《富春山居圖》的藝術價值可以與《清明上河圖》齊名,此話因為不菲的價值,到了清朝順治年間,被一位叫做吳洪裕的收藏家花高價購買,吳洪裕自從獲得這幅畫后,可謂是愛不釋手,睡覺時都要放到枕邊,直到他生命垂危之時,都舍不得這幅《富春山居圖》,因此在他彌留之際,囑托家人要把這幅畫燒掉給自己陪葬。
吳洪裕死后,他的家人果真一把將《清明上河圖》扔進火堆里,就在點燃的一剎那,吳洪裕的侄子憐惜這幅傳奇名作,趁他人不備偷偷把畫給搶了出來,另找了一幅畫代替,不過此時的《富春山居圖》已經被燒成兩段。
此后這幅《富春山居圖》一分為二,一半叫作《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另一半叫作《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而這兩半部分,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身居兩地,一部分在臺灣,另一部分在浙江省博物館,直到2011年才再次合體。 
本帖內容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