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火湯 【原文】 熟地一兩;元參一兩。白芥子三錢,山茱萸四錢,北五味二錢,山藥四錢,茯苓五錢,肉桂二錢, 水煎服。 一劑而痰聲靜,痛頓除、腫亦盡消,二劑全愈。 【作者】陳士鐸 【出自】《石室秘錄》 【主治】 1、如果喉腫閉塞,勺水不能下,可用附子一個,補骨脂五錢。各研末,調如糊作膏,布攤如膏藥,大如茶鐘。貼腳心中央,以火烘之一時辰,喉即寬而開一線路,可以服藥矣。 【方解】 1、熟地、山茱萸、五味之類,純是補腎水圣藥; 2、茯苓、山藥又益精而利水,助肉桂之下行; 3、元參以消在上之浮火; 4、白芥子以消壅塞之痰; 5、上焦既寬,而下焦又得肉桂之熱,則龍雷之火有不歸根于命門者乎。 【應用】 1、虛火,夜重于日,清晨反覺少輕;口不甚渴,舌滑而不裂。 【名家論述】 1、引火湯《石室秘錄》(喉痛) 雷公真君曰∶凡人有咽喉忽腫作痛,生雙蛾者,飲食不能下,五日不食即死矣。但此癥實火易治,而虛火難醫,實火世人已有妙方,如用山豆根,芩、連、半夏、柴胡、甘草、桔梗、天花粉治之立消。惟虛火乃腎火不藏于命門,浮游于咽喉之間,其癥亦如實火,惟夜重于日,清晨反覺少輕;若實火清晨反重,夜間反輕。實火,口燥舌干而開裂;虛火,口不甚渴,舌滑而不裂也。以此辨癥,斷不差錯。此種虛痛,若亦以治實火之法治之。是人已下井,而又益之石也。故不特不可用寒涼,并不可用發散。蓋虛火必須補也,然徒補腎水,雖水能制火。可以少差,而火勢太盛,未易制伏,又宜于水中補火,則引火歸源而火勢頓除,有消亡于頃刻矣。方用引火湯,熟地一兩;元參一兩。白芥子三錢,山茱萸四錢,北五味二錢,山藥四錢,茯苓五錢,肉桂二錢,水煎服。一劑而痰聲靜,痛頓除、腫亦盡消,二劑全愈。蓋熟地、山茱萸、五味之類,純是補腎水圣藥,茯苓、山藥又益精而利水,助肉桂之下行,元參以消在上之浮火,白芥子以消壅塞之痰,上焦既寬,而下焦又得肉桂之熱,則龍雷之火有不歸根于命門者乎。一劑便生,真有鬼神莫測之機,又勝于八味地黃湯也。倘喉腫閉塞,勺水不能下,雖有此神方,將安施乎。我更有法,用附子一個,破故紙五錢。各研末,調如糊作膏,布攤如膏藥,大如茶鐘。貼腳心中央,以火烘之一時辰,喉即寬而開一線路,可以服藥矣,又不可不知此妙法也。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金匱經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