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實梔子豉湯 【原文】 枳實三枚(炙)?梔子十四個(擘)?香豉一升(綿裹) 右三味,以清漿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內枳實梔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溫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內大黃如博棋子五六枚,服之愈。 【作者】張仲景 【出自】《傷寒論》 【經典回顧】 1、大病差后,勞復者,枳實梔子豉湯主之。 【用法】 1、把豆豉包起來,因為它一煮就散開來。 2、梔子枳實先煮,四碗水煮成兩碗。然后再下豆豉,滾一下就可以了,因為枳實不容易煮,豆豉一下就煮熟了。 3、取一點點汗。因為病人已經恢復,是因為過勞后身體里面津液喪失一點,不是很嚴重的喪失津液。所以你只要一點汗就可以了。 【組成】 梔子 枳實 豆豉 【時機】 1、這是病后調理的處方。 【加減】 1、如果病人有宿食,就是大便有堵到,那你加一點點大黃。 【比較集錦】 1、(1)梔子甘草豉湯:梔子豉湯癥加呼吸困難,斷斷續續,和短氣不同,短氣為呼吸急促,有力而短;少氣為吃力緊迫之征。故加甘草。 (2)梔子生姜豉湯:由氣逆致嘔,故加以生姜和胃止嘔。 (3)枳實梔子豉湯:若胸中痞滿者,于梔子豉湯中加枳實 2、(1)梔子大黃湯:枳實梔子豉湯癥若發黃者,酒黃疽,心中懊憹或熱痛,更加大黃,名梔子大黃湯。即于枳實梔子豉湯中加入大黃。酒黃疽者,為嗜酒之人,酒毒郁滯而生熱,因而發黃,此必胃中有宿毒,故加大黃以利之。 (2)梔子干姜豉湯:微有煩躁而不見反復顛倒,心中懊憹等重癥,此雖熱邪不去,但煩躁微而不甚,故以干姜溫中,以梔子清解心中之熱。 (3)梔子柏皮湯:發熱而不惡寒,心煩,柏皮亦可清熱,主胃腸中結熱。此方用于黃疸發熱心煩而不可下者,本方尚可用于口舌之病。 (4)茵陳蒿湯:發黃,腹微滿,小便不利,或渴,或大便硬者。熱邪及里之時,與水氣相結,而成淤熱,身發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里有水氣之候。此證又以不汗出不渴,故致黃色頗深如橘子色。此方尚可用于口、舌熱瘡,以及齒齦腫痛屬熱者。或眼目疼痛等證。 3、(1)枳實梔子豉湯:枳實三枚(炙) 梔子十四個(擘) 香豉一升(綿裹) (2)梔子大黃湯:梔子十四枚 大黃一兩 枳實五枚 豉一升 4、(1)枳實梔子豉湯:枳實三枚(炙) 梔子十四個(擘) 香豉一升(綿裹) (2)梔子厚樸枳實湯:梔子十四個(擘) 厚樸四兩(炙,去皮) 枳實四枚(水浸,炙令黃) 【名家論述】 1、枳實梔子豉湯《金匱教程》 大病之后本應好好修養,不可過勞,如果強出勞力導致百脈伸張, 汗液大出而致表陽無法固守,因而易得風邪,此際里熱又盛,陰陽不合,此為病后又因過勞而復中虛之態。枳實可以降上升之濁氣,梔子可以去虛浮之熱,豆豉可散虛邪。如果遇到有宿食停積之人,則可酌加大黃將之排除,這是因為大病初愈,恐胃家不堪重劑故也。 大病好后,就去工作,結果病復發,就是勞病,因勞而得到的病。三味藥,先煮枳實梔子,四碗煮成兩碗,再放豆豉包起來煮,滾一下取一點點汗,如果病人有宿食加大黃。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傷寒經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