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結湯 【原文】 柴胡大劑,白朮五錢,茯苓,炮附子三錢,生姜,生附一枚 【作者】倪海廈 【出自】《倪海廈傷寒論摘要》 【組成】 柴胡 姜 白術 茯苓 附子 【方解】 1、因為在三焦油網上,所以一定要大劑的用「柴胡」,利用柴胡把藥導到三焦油網上面; 2、因為是全身性的寒且濕,去濕靠白朮,可以用五錢,這是胖子用量; 3、濕要有出路,靠茯苓,由小便導出來; 4、去寒靠炮附,用三錢,加些生姜在胃里面和; 5、最重要的是「生附」,生附一枚,炮附把里陽壯起來,裹寒去掉了,肌肉上和三焦油網上的寒,全部靠生附去掉,生附下去,病人除了小便量增加以外,大便出來溏的,大便稀稀的,吃了三付后,舌苔就變回來,胃口大開; 6、炮附溫中,生附溫經,脈、神經都溫到,這是主方。 【應用】 1、臨床上尿毒的病人,吃一劑,尿毒指數從二百八降到一百三了。 2、臨床上看病人還有何癥狀作加減。若胃口不好常常惡心就加半夏,依此類推。 3、有些久病的病人,在吃藥去除寒濕以后,因為臟與腑開始可以溝通了,會有吐「白津」或大便溏的現象,這種情形在病人開始出現口渴的時候就會好轉。 【辯證比較】 1、(1)邪結三陽,名曰結胸;硬滿而按之痛,結胸證也。寸脈浮、關脈沉,結胸脈也。結胸病,屬里壅塞,必不能飲食;結胸屬實熱,故硬痛不大便而脈沉石;舌上白胎滑者,結胸陽邪,得之為逆,不堪攻下,故難治也。 (2)邪結三陰,名曰藏結。寸脈浮、關脈細小沉緊,藏結脈也。藏結雖硬滿而痛,如結胸狀,然藏結病,屬里空虛,故飲食如故;藏結屬虛寒,故硬痛下利而脈細緊也。舌上白胎滑者,胸中無熱可知:藏結陰邪,得之為順,尚可以理中輩溫之。 2、藏結,脅下素有痞: (1)連在臍旁,脾藏結也; (2)痛引少腹,腎藏結也。 (3)入陰筋者,肝藏結也; 三陰之藏俱結矣,故主死。 【經典回顧】 1、問曰:病有結胸,有藏結,其狀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脈浮,關脈沉,名曰結胸也。何為“藏結”?答曰:如結胸狀,飲食如故,時時下利,寸脈浮,關脈小細沉緊,名曰:藏結;舌上白苔滑者,難治。 2、藏結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3、病脅下素有痞,連在臍旁,痛引少腹,入陰筋者,此名藏結,死。 【說明】 臟結專論: 「臟結」為邪結在臟,與陰相結。邪結在胸,與陽相結為「結胸」。「臟結」證見白滑舌苔者,難治。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苔滑者,不可攻。病者若脅下素有「痞」,連在臍旁,痛引少腹,入陰筋者,死。「結胸」證,脈浮大者,下則死。「結胸」證悉具,煩躁者死。病名曰「結」,臟器有硬變,或內部腫瘤所致,古稱「癥瘕積聚」故預后不良,或為癌瘤,則死期可待。 「臟結」就是臟腑之間聯絡的網絡,被「寒」與「濕」固結了,結果「腑」里面吸收的營養沒有辦法給「臟」,「臟」沒有營養,「臟」的功能慢慢的衰弱,所以「臟結」的病人,舌苔都白白的,很厚很滑,皮膚很黃,暗暗黑黑的,沒有什么精神,不愛講話,靜靜的。剛開始西醫檢查都正常的,等到檢査出來的時候,已經尿毒了,肝硬化了,中醫治療三天舌苔就變回來,中醫為什么看舌苔?就是看看病人有沒有胃氣,「臟結」的人舌苔白掉了,吃東西淡而無味,食同嚼蠟,搞不好四五十歲還在生青春痘。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金匱經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