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秦、楚、齊、燕、趙、魏、韓,后六個在十年內為秦所滅。戰國時中山國、越國、宋國實力也很強,鼎盛時期可能不亞于韓國和燕國,但這幾個沒有堅持到最后,比秦滅六國早滅亡了60-80年,所以戰國七雄以外,誰是戰國第八雄呢?風長眼量:宋國。 ![]() 上古時期,堯帝封閼伯契[qì]為火正,也就是傳說中的火神,封地在商(商丘)。 商丘古城至少有八座,分別是商朝時商湯所建都城、周朝時期的宋國都城睢陽、漢朝時梁國的睢陽城、隋唐時期的宋州治所宋城、北宋時應天府南京城、元朝時歸德府城、明朝時歸德府城。由于黃河下游歷史上經常漫、溢、決口、改道,商丘古城后七座基本在同一位置,現存的明朝古城下面有宋國、漢朝、隋唐、北宋、元朝時的古城。 ![]() 1511年(明朝正德六年),明朝歸德府城竣工,距今有500余年的歷史,下面壓著六座商丘古城。 明朝古城坐落在商丘南湖中,湖面面積約2平方千米,是一座護城湖。古城南墻長950.6米,北墻長993.4米,東墻長1210米,西墻長1201米,周長4355米,面積約1.13平方千米。 ![]() 明朝古城有四座城門,東為賓陽門,西為垤澤門,南為拱陽門,北為拱辰門。 明朝的商丘古城已經是氣勢恢宏了,壓在最下面的宋朝都城,更是波瀾壯闊、氣吞山河。 宋國都城睢陽呈長方形,東墻長2900米,南墻長3550米,西墻長3010米,北墻長3252米,面積約10.2平方千米,約為明朝商丘古城的十倍。 ![]() 宋國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朝,商紂王舉火自焚。周武王行仁義,封商紂王的兒子武庚在商朝的舊都朝歌為諸侯。 后來武庚叛亂,周成王平定叛亂,將商朝后人遷出朝歌,封商紂王的兄長子啟在商丘為諸侯國,國號為宋,宋國便是商朝的延續。 ![]() 宋國一直不是小國,爵位更是五等爵位之首公爵,在西周和春秋時期宋國非常活躍。春秋時期曾出現過一個想稱霸諸侯的宋襄公,雖然后來霸業未成,但宋國樹大根深,在中原的影響力舉足輕重,后來弭兵會盟,晉楚齊秦約定在宋國結盟停止兵戈,可見宋國地位之高。 ![]() 宋國末任國君宋康王,其母夢見徐偃王來投胎,因此將其子取名偃。公子偃成年后身長九尺四寸(2米17),面闊一尺三寸(42厘米),目如巨星,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鐵鉤。 公元前329年,公子偃武力奪取其兄宋剔成君的國君之位,是為宋康王。 宋康王絕非有勇無謀之輩,他審時度勢,派人去秦國求盟。宋國處于齊國、楚國、魏國三國之間,如果把這里作為前進據點,秦國對這三國的威懾將大大增加。秦惠文王自是樂意與宋國結盟,這樣秦國在中原等于多了一座屯兵的大營。 ![]() 在宋康王奮力經營下,宋國有兵車五千乘,帶甲數十萬。領土增長大致是四個部分:滅掉了騰國;從魏國攻取兩座城;從齊國攻取五座城;從楚國奪取三百多里地。宋國疆域達到全盛,僅比魏韓兩國略小,可謂戰國第八雄。 宋康王好飲酒,他設宴與群臣長夜之飲,酒宴上觥籌交錯不亦樂乎。一整夜過去,群臣中酒量最好的也都潦倒大醉,唯有宋康王清醒如初。有太史立即記載:“大王酒量如海,飲千石不醉也!夜御數十女,從不倦怠。” 公元前286年,齊國滅宋。齊愍王登上睢陽的東城墻,面朝東方故國齊國,伸展雙臂,聲震寰宇:“五千乘之勁宋,為大齊所滅!” ![]() 與中山國、越國相比,宋國滅國的時間要晚約二十年,且宋國本就是春秋強國,春秋五霸中的齊楚晉三國毫無爭議,秦、吳、越、宋四國則爭奪剩下兩個名額。作為春秋一小霸宋國,配得上戰國第八雄的稱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