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去臺灣,聽花蓮慈濟的柯主任提起兩個在臺島很流行的詞,一是傷肝,一是爆肝。 所謂傷肝,是熬夜不睡到半夜一點,如果超過一點,就叫爆肝了。 這兩個詞的運用,煞是精確,也映襯出臺灣民眾的中醫水平。按子午經絡流注,子時膽,丑時肝,肝膽相照,皆屬于木,以生為本。 肝之生發,需有源泉 按照《內經》的教導:“善養生者,必奉于藏。”就一般人而言,睡眠是最容易獲得,也是最為自然的藏。既然肝的養護以生為要,而生以藏為基,那么依時的睡眠(子時入睡),無疑是養肝的至寶! 睡眠一事,早也是睡,晚也是睡,橫豎都要那么多時間。可早睡了(11點前)養肝,晚睡了(超過11點)傷肝、爆肝。養肝乎?爆肝乎?大家自選! 中國文化講求體用,我們前面說的傷肝與爆肝乃是從體上言,因為肝氣的生與發,乃是以腎的藏精為本為體。依時而睡,腎便能夠很好地藏精,腎能很好地藏精,肝之生發便有源泉,肝的作用便能很好地發揮。 ![]() 肝得溫氣,方能條暢 但,肝的作用要想很好地發揮,除有精源外,尚賴于氣之溫暖。為什么肝要應于春時呢?就因為春氣之溫!恰如春風楊柳萬千條,肝得溫暖,便能條暢,以現盎然之生機。 而稍稍遺憾的是,臺灣同胞們似乎只知其前,而欠知其后,不僅衣著上不注意保暖,而食冰飲冷更遠勝于大陸。 坊間流傳臺灣的職業排行是,一冰二醫,由此可見臺島食冰之一斑了。島內天氣雖熱,然而炎熱恰是傷寒傷冷的因緣。 《素問·熱論》說的:“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亦暗藏此機。按照《傷寒論》的教導,炎熱的季節,陽氣在外,胃中虛冷,正宜顧護胃陽,飲食溫暖。反食冰冷,不但有違天時,且更是殺伐肝之生機,為了一時口快,不惜傷肝、爆肝,值得嗎?! ![]() |
|
來自: 彼案 > 《肝,結石 四肢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