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的有關規定當應交增值稅期末金額為負數時,符合資產定義,應重分類至'其他流動資產'或'其他非流動資產'。當企業實際交納的所得稅稅款大于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應交稅時,超過部分在資產負債表中應當列示為'其他流動資產';當企業實際交納的所得稅稅款小于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應交稅時,差額部分應當作為資產負債表中的'應交稅費'項目列示。具有原因:應交增值稅的借方余額主要是由于累計的可抵扣的進項稅大于銷項稅所致,尚未抵扣的進項稅可以在未來繼續用于抵扣企業的銷項稅。從資產的定義來看,尚未抵扣的進項稅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并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雖然其不能直接給企業帶來現金流入,但是其未來可以減少企業的現金流出,因此也屬于預期能夠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符合資產的定義,在資產負債表中應當作為資產,而不應當作為負債項目的抵減項進行列報。那么在審計軟件中對于上述情況該如何處理呢?下面就以一個實際的案例來介紹一下處理方法。  如圖中所示,在總分類賬中可以看到應交稅費的二級科目“2221.02 未交增值稅”期初余額和期末余額均存在負值,按照規定需要把應交稅費的負數余額重分類至“其他流動資產”科目上,但是在企業的賬套中沒有設置“其他流動資產”科目,所以首先第一步就是需要添加“其他流動資產”科目。在審計軟件主界面點擊“財務數據”—“財務數據維護”,打開后勾選“科目余額表(基本表)”再點擊“確定”,如下圖中所示:


輸入科目編號“1472”,科目名稱“其他流動資產”,科目類別選擇“資產”,借貸方向選擇“借”,是否明細科目輸入“是”,科目級次輸入“1”,賬面期初數輸入“0”,填寫完成后點擊左上角的“保存”,如下圖中所示: 
(添加科目編號時要根據賬套中的科目編號實際規則類設置,如有些財務軟件中科目編號設置的是三位數長度,那么在添加科目時就需要按照三位數的長度來設置“其他流動資產”的科目編號。) 科目添加完成后需要在“財務數據維護”中點擊“系統”—“導入數據后的財務數據處理”,打開后點擊“全選”,再點擊“生成”,當提示生成完畢后再去做調整分錄時就可以看到“其他流動資產”科目了。 
 科目添加完成后再回到審計軟件主界面點擊“會計報表”—“報表項目對應科目”,打開后將右側新添加的科目“其他流動資產”拖拽到左側的“其他流動資產”報表項目上,然后再點擊“保存”。
 科目對應完成后就可以點擊“審計調整”—“調整分錄維護”—“期末調整分錄維護”,點擊“添加調整分錄”,借方科目選擇“其他流動資產科目”,貸方科目選擇應交稅費的明細科目,再輸入調整的金額,這樣就能將應交稅費的負數重分類調整到“其他流動資產”科目上。
 調整分錄完成后再打開報表或底稿也就都能正常顯示出調整數了。除了在“審計調整”—“調整分錄維護”—“期末調整分錄維護”中手工添加這筆調整外,其實我們也可以通過“審計調整”—“負值重分類調整”功能快速將應交稅費的負數重分類至其他流動資產,這個操作方法與往來科目的負值重分類調整操作方法是一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