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立泰(SZ002294)$ 這個假期一直在思考信立泰的邏輯,現在醫(yī)藥股持續(xù)暴跌,主要預期就是集采常態(tài)化及擴圍,醫(yī)保談判及同靶點的內卷。其中集采這個利空,機構采取回避集采躲進不受集采影響的品種,現在因集采擴圍也破防了象長春高新,通策醫(yī)療,歐普康視及CXO板塊象康龍化成,泰格醫(yī)藥等。而還有一些傳統(tǒng)藥企因為有大量的仿制藥也開始集采而大跌,象恒瑞醫(yī)藥。而醫(yī)保談判及同靶點的內卷,象香港一些內卷嚴重的18A公司腰斬后再大跌,二年一次的談判使創(chuàng)新藥銷售峰值大幅下降,國外流行的管線估值法也不靈了。整個醫(yī)藥板塊走出了大熊市的走法。 這個預期現在還看不到扭轉的跡象,最好的方法當然是回避,但我高位滿倉了,不得不思考最壞的情況。做投資最怕的是買了一只業(yè)績不斷下降的公司,在國外股價會跌到你不敢想的地步。而業(yè)績走出困境開始步入上漲,只要有高增長的預期在,股價的下跌最終也會因業(yè)績的高增長的修復。集采對信立泰影響不大,它所有的仿制藥全部集采完成,三年一次的續(xù)約可能價繼續(xù)下降,但影響不大了。而二三年內五款創(chuàng)新藥出來相對原來一款,量完全能抵消醫(yī)保談判價的下降,業(yè)績高增長也是可預期的。唯一的創(chuàng)新藥專利到期2026年,在26年前也不會象貝達一樣存在著占營收八成的專利到期進集采營收大降的意外。 上面說了業(yè)績增長的問題,但如果估值高高在上,安全性也不高,因為需要很長的時間用業(yè)績去消化估值。信立泰算它300億市值吧,5個億的利潤,看著估值很高,既然現在市場低迷管線不給估值,我換一個角度去想,公司信立坦,二個復方,復格,951,S086二個適應癥。每個創(chuàng)新藥按最低算完成10億吧,創(chuàng)新藥營收能有70億。凈利按公司16至18年正常年份算30%,能有20億。算低點20%也有14億。這六款創(chuàng)新藥基本都在二三年出來,業(yè)績增速可預期的至少能保持三年30%的增速,估值就是比較飄了,市場差給30倍有420-600億,市場好增速高給50倍100倍都可以。也就是說最差的情況三四年你這筆投資也看不到虧損的可能,而這三四年間如果起風口了,幾倍也是可以的。估值的東西也沒必要多說,里面有太多的情緒,賺多賺少看運氣。(小資金可能看不上幾年幾十個點的收益,但大資金要的是確定性,一千萬三年就算50%也有五百萬,當然也許遠遠不止) 另外我也一直想不通市場機構為何看不上信立泰,要說防御性,這二年幾款創(chuàng)新藥基本沒有風險都能上,而且內卷比癌要輕得多,一款變六款的量增幅也基本可以遠遠抵消二年一次的談判降價,要說藥的峰值,不說JK07如果能成的彈性,光說951及S086也并不比其它的差啊,都是大藥,如下: 951的情況:第1款HIF-PHI抑制劑是羅沙司它,2018年底中國首發(fā)上市,2019年國內銷售額2-3億,2020年進入醫(yī)保當年銷售額約5億(疫情影響營收主要集中在下半年),2021年預計銷售額15億。銷量快速增長是因為它是腎性貧血是慢性腎臟病(CKD)患者原療法的更優(yōu)方案。而公司的報產的951相對羅沙司它具有劑量小副作用低,每天一片(羅沙司它隔天一片)依從性更好的2個優(yōu)點,二年內可能國內就二家。而且整個患者數量有300萬,按照年費用8000元,市場有240億的空間,年費用4000元,市場會有120億,明顯的大市場少競爭 S086就更牛了:它的競品Entresto更是諾華的重磅藥,2021年賣了35.48億美金,增長45%,排名第二且增速最高。有可能會是諾華銷量最大的藥,一款大藥能再造一個公司。而信立泰的S086是國際上第二款進入三期,這二年也就報產了。很長時間看不到竟品,那它的空間呢?難道比一些高大尚的新技術的創(chuàng)新藥差嗎。 JK07:諾華的諾欣妥是目前心衰一線用藥,可預期的年銷售能到50億美元以上。而療效好得多的JK07呢。機構不是喜歡高科技,高大尚的嗎,不是喜歡追求創(chuàng)新藥帶來的股價彈性嗎? 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何機構會看不上又有防御性,又有彈性的信立泰。就象新創(chuàng)新藥企全扎堆在癌這一賽道,對慢性病無人關注一樣。是否有我沒想到的利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