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在春季 2022-2-12 如果在生活之中 僅有一件真心熱愛的事物 那么我們 就不該寂寞 還有多情與無情 文/香襲書卷 莫名的,一首蘇軾的《蝶戀花.春景》就爬上了唇邊。吐出一縷詩句,空氣凝結出一片春天的歡聲笑語。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頭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消,多情卻被無情惱。” 可能是春氣在空中蕩漾出的漣漪,擊中了心底的詩意,一些詩的句子如春天的小草,突突地冒出。不得不說,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古詩詞之美,是極高的意境。在我用大段篇幅描繪春天的盛景還覺不夠時,古人僅僅用幾句詩詞就能彈出整個春天的韻律。 我被這種精簡的意境深深吸引,像一個誤入桃花源的孩童,欣喜地在其中奔跑歡躍。無需綠柳的證明,立春后春天就已經來了。推開春天的院門,我們看見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這些所見所思,就是我們自己的春天。每個人的春景是不一樣的,有人看見高山流水,有人見到草原平地,有人胸有丘壑,有人安于小確幸。 無可厚非,沒有好壞,屬于我們的春天,它就是我們自己的。在人們自我意識覺醒的過程中,我們首先是對環境中自我意識的構建。 是我們創造著生活的場景,而不是我們被生活的場景架構著。這一點清醒的認識,讓許多人開始對生活的態度有了轉變。 開始專注于自身的修煉,把春天引入自己的身心中。在這種精進的意識中,開始有了樂于付出與分享的精神。這也是我常常提起的利他。 把春天引入自己的身心,是一場沒有終止的遠行。風塵仆仆,山高水長,無怨無悔。引一個春天入駐,是內在精神的重新塑造。 首先要走出白雪皚皚的寒冬,才能到達春的彼岸。生活的風雪,紛紛揚揚覆蓋在我們的日程中,哪一天不是含辛茹苦地度過。艱辛與痛苦,就好像是四季中的寒冬,從未遠去,它會終生伴隨著我們。 如何在極度的寒冷中,創建一個溫暖的家園,在頂風冒雪的生活,擁有一顆暖意的心靈,燃燒出一片春之火焰。 我們曾經多么渴望春天的美景,卻忽略了這些美麗的風光都是在寒冬中孕育而出的。我在短暫的經歷中,不斷反芻,不停思考,想要尋找一個關于春天的答案。 內心的火光,才能燃燒出一片明亮的天地。心中的春天,才能夠永葆春意。四季會輪回,春天會來,也會離開,心中的春色卻不會暗淡。 再說蘇軾的那句“天涯何處無芳草”,不正是詩人在歌頌心中的春天嗎?一個常懷春意的人,哪里都會遇見他的芳草地。 我在春天的門口,聽見一眾的歡聲笑語。喜鵲在嘰嘰喳喳造著新房,蜜蜂在嗡嗡聲中忙著采蜜,勤勞的人們吆喝著春耕的老牛在泥土中翻耕,校園里傳來陣陣讀書聲,一群漂亮的女孩在花叢中嬉戲。 倘若我們的寂寞來自于對生活的厭倦,那是羞恥的。如果在生活之中,僅有一件真心熱愛的事物,那么我們就不該寂寞。 真心熱愛的事物,不正是春的種子,奔跑著向著內心播種,生根,發芽。有熱愛的內心,就入駐了一個春天。這也是我們需要終生尋找的,一個發自于自己心底的熱愛之聲。 如果現在的你,還沒有找到這粒內心的熱愛之種,那么請繼續尋找,堅持不懈。如果你已經有了這粒寶貴的種子,那就任其生發,堅定不移。 春景雖好,畢竟短暫。而把整個春天搬進心底,那么它將是永恒。那么我們的孤獨與寂寞,就會蕩然無存。時常會有鳥鳴聲聲,時常會有書聲瑯瑯,時常會有人推門而入,帶著一身花香。 “多情卻被無情惱”,不是世事有多深情,而是擁有它的人在日息月落中生出的情感。多情與無情,都是情啊。凡是謂之情者,必是有情之人。 先是生情,才會明白無情。也因此寧愿被無情困擾,也要在多情中走上一遭。否則怎么能夠聽見墻內的佳人在笑,墻外的春色已好,我們心中的佳人可否笑顏瑞華。 我試探著在一首古詩詞中去解讀這個春天,它不僅是一個時節的名詞,而是一段生活的春色。燕子,綠柳,青杏,芳草,都是為了后來聽見佳人的笑聲做一個外在的鋪墊。 重點在于落腳之韻的多情與無情上,對世事的多情,對世事的無情,都是一份自我內心對春天的認知。它們的參照物,是自己的內心。 我在撲面而來的春天中,走向內心。有多情時,有無情時,這樣才是完整的一個春天啊。 ![]() 寫在春季 圖片來源:網絡 |
|